第51章 大秦過往的悲劇(第2頁)
在昭襄王六十歲的時候,長子也是太子興國君就掛了。
按順序本應該排到嫡次子安國君為太子。
但是安國君娶得夫人是宣太后也就是羋月傳裡原型那位的侄孫女。
昭襄王雖然與羋月是親孃倆,可羋月是楚人又是政治強人。
昭襄王早就受夠他娘把持朝政以及楚國外戚那幫人的氣與苦。
怎麼可能今後讓大秦還被外戚所折磨。
而且安國君自己也不爭氣,遲遲與夫人沒有子嗣,反倒是庶子庫庫生了二十多個。
如果將來安國君真繼位,還是一直生不出嫡子。
那二十多個庶子將都有機會繼承王位。
到時候非得打得雞飛狗跳,大秦亂成一片不可。
因此昭襄王遲遲不願立安國君為太子,並且還將目光投向了隔輩親的嫡長孫公子弘身上。
而公子弘的母親,已經掛掉的前太子興國君的夫人是名將司馬錯的女兒。
最最最重要,也是需要劃重點的是,公子弘的夫人是白起的女兒。
加之公子弘本身又是十三歲就上陣,極為善武且性子敦厚願意親近老秦人的公子。
司馬錯與白起都是老秦人,又先後都擔任過大秦的上將軍。
可以說大秦軍方將領幾乎清一色出自他們的帳下。
兩人又一個是公子弘的老爺,一個是老丈人。
如果把公子弘頂到太子位置上,將來一旦繼承王位,老秦人的春天自然也就來了。
昭襄王其實也知道這些,但是能繼承王位的也就次子和長孫。
並且次子安國君的體格也不咋地。
如果他先死了,王位就傳給次子安國君。
如果次子要是運氣不好,在他之前掛掉,那就傳位給長孫。
這樣多公平公正,那些耿耿於懷的老秦人挑不出理。
但問題是以文臣為主的關東系士卿們不同意。
他們可不想這樣去賭。
一旦安國君先掛了,往大里說,大秦的國策要變。
往小裡了,他們這些關東士卿全都要跟著倒黴。
平時他們可沒少對老秦人呼來喝去,被趕出秦國算是好的,很有可能遭到報復。
兩邊自然而然就再次開始爭鬥,並且一上來就進行的白熱化。
范雎直接說服昭襄王讓剛剛結束長平之戰的白起撤兵。
而這個時候是乘勝殺入邯鄲的最佳時機。
白起氣得直接撕破臉,公開發誓要把范雎趕出秦國。
或許是昭襄王回過味來了。
長平之戰大秦勝是勝了,可打得也極為吃力,就這麼撤兵回來太彪了。
過了沒多久就下令發動攻打邯鄲的命令。
但此時已經過了時機,白起拒絕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