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秦過往的悲劇
將射在草人上以及掉落在地上的箭矢收攏起來,黃品回到射箭的位置上用腳撥弄了幾下地上的積雪。
邊再次拿箭搭弓射出去,邊感慨後世時說得‘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都是歷史的輪迴’這話簡直再正確不過。
根本王昂的講述,白起早晚都會性命不保。
即便是能得以善終,他的後人也將遭殃,還他善終的債。
白起代表的是從秦國創始人秦非子給周王室放馬時就跟隨左右的那些人。
在那個時候能夠跟著秦非子的,除了有親緣關係的族人,還能有誰。
可以說這部分老秦人都是嬴姓宗親。
對於宗親,且十分賣力又賣命的宗親,秦王自然信任又給予特權。
當三家分晉帶來再沒人在乎周王室制定的禮儀規則這個惡果後。
各國開始進入了真正你死我活的階段。
再不是之前那樣只爭奪帶頭大哥,而是以徹底吞併對方為目的。
秦國想要生存,自然就要讓自身變得更為強大。
但是之前分出去的權力,卻成了國家發展的阻礙。
王室自然就要收回給出去的特權。
而權力永遠與利益掛鉤。
並且得到特權的那些人,也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得的。
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把特權還回去。
這就產生了矛盾。
而最要命的是,兩邊其實都算不上有錯。
可有些爭鬥往往也正因為誰都沒錯而更為慘烈。
爭鬥第一次是以變法的商鞅獲勝。
很多朝堂上持有特權的人被清洗了一波。
原來的武人世家,扎堆在郿縣的孟、西、白三家更是被殺得血流成河。
等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掛了以後,這波老秦人得以反撲。
弄得商鞅得了個車裂的下場。
但商鞅死了又能如何,只不過是解解恨罷了,死的那些老秦人也不能復活。
後邊的秦王更是都堅持以法治國,以法強國的國策。
而且秦國也因為國策得以崛起,傲視其餘六國。
這讓得了甜頭的秦王室弄了個不成文的規矩。
用收了特權的那波老秦人去拼命打天下,再用關東士卿去治國。
這樣一來王室是得利,可老秦人又不傻。
他們玩命,外人坐享其成,這特麼上哪說理去。
可耍手段又耍不過那些關東士卿,打嘴仗更是十個不頂人家一個。
只能咬牙捱下去,等待收拾關東士卿的最佳時機。
還真別說,這口窩囊氣沒白捱,到了昭襄王的時候真等到了一個機會。
昭襄王是個長壽的君王,在位時間長達五十六年。
可他命長不代表太子也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