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自行車部隊(第3頁)
那些軍用自行車,無不講求堅固耐用,快速輕便,而且有非凡的運載能力,哪怕是一個單兵,也可以藉助軍用自行車,攜帶數天的彈藥給養不成問題,甚至還有一些拖拽重型武器的自行車,比如拖拽一些小口徑火炮的專用自行車。
中國人對於自行車完全不陌生,簡單而高效的行駛工具、自主的動力,使之具有許多頗具戰術價值的優勢。
首先自行車車體輕便,滿足國內的大部分地形;運行無聲,在行軍中可以悄無聲息的前進;成本低廉,甚至比戰馬還便宜,基本上一次性投入,終生受益。
同時自行車的操作靈活,大量的軍人一學就會,很快就能夠做到非常的嫻熟;當然速度也不容小覷,基本上可以做到與戰馬同樣的速度不成問題,甚至在長途的行軍過程中,相對於騎兵來說,更具有機動轉移能力。
至於自行車的養護成本,則是更加的便宜,維修省事便捷不說,完全比養護一匹戰馬所需要的成本低的太多了。
不僅如此,自行車還具有不小的載重能力,是非常不錯的單兵運行工具,比起老式的戰馬騎兵部隊,可謂優點多多,算得上優秀的“兩輪騎兵”。
自行車部隊,取得巨大勝利的戰例,無疑當屬二戰中,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日軍,在印支半島上發動過“自行車閃電戰”。
二戰全面爆發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第25軍團,就在印支半島上,發動過無數次載入史冊的“自行車閃電戰”。
幾萬日軍自行車部隊,從被日軍蠶食的越南和泰國的多個基地出發,晝夜兼程向馬來半島,以及緬甸發動突然進攻!
整個印支半島上,崎嶇坎坷的叢林,和溝渠縱橫的稻田,可以阻擋深陷許多大型戰車坦克,但輕便靈活的自行車部隊卻在其中如魚得水。
小鬼子克服了這個巨大的自然條件,人騎車一程,遇到河流泥潭,就車騎人一段,絲毫不阻礙日軍的快速推進,如同發動的閃電戰一般,打的英法軍隊丟盔棄甲。
不僅如此,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華夏也有兩支軍隊出現自行車兵,一支是位於華北的第29軍宋哲元部,其自行車隊一人一車,外加一支衝鋒槍,以高機動性和密集火力稱雄戰場。
同時在陝北,中國工農紅軍的騎兵,也曾以同樣的思路,組建了一支快速轉移的自行車隊,並且美國記者福爾曼還為他們留下影像。
不論第29軍宋哲元的部隊裡的自行車部隊,還是紅軍序列裡,將火力和機動性結合起來的自行車部隊,都只是曇花一現。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華夏軍隊大多隻能拿民用自行車,作為基本的輔助交通工具,畢竟這個時代的華夏,自行車的製造能力以及製造數量,極度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