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夫子 作品

第3章 窮側變變則通(第2頁)

 爸媽好不容易為她在國外創造屬於自己的公司,尅利集團公司為基礎。

 從開設人工鑽石研究的辦公室作為起點,逐步擴大。現如今,在凱達爾市成立獨家鑽石銷售機構。初開始的出發點,只是想在國外的凱達爾市找點事做,不純粹是為了賺錢。如果說以研究人工鑽石作為自己賺錢的目標,那也太看得起他們了。

 不過是做一個異想天開的美夢。

 因為,巫曉蘭和姚明陽從國內帶去凱達爾市足有千億資金積累。

 從哪裡來,甭刨根問底。

 把你坐在姚明陽和巫曉蘭董事長的位置,也一樣自然成貪。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問:不貪不行嗎?怎麼可能,不是伸手去要,是人家有人求你辦事,

主動送上門來!人情世故,就是這麼來的。你一個人能撼動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

 沒錯,貪官將行賄受賄歸納為人情世故,傳統理念。

 甚至把這種禮尚往來歸咎於傳統禮儀,待人接物的一種規矩,就好像晚輩必須敬重長輩一樣。那是規矩,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奢靡豪華怎麼可能被杜絕,天方夜譚。以上階層原本人家不缺錢,缺的是精神支柱。

 要不然,三十七歲的巫曉蘭才懷上姚欣怡。三十八歲那一年在凱達爾市度假一個月,在醫院產下姚欣怡。不缺錢,總不能吃喝玩樂等死。內地,在凱達爾市定居的人太多。富二代,官什麼代,個體戶走在大街上低頭不見抬頭見。

 黃皮膚黑頭髮,張嘴就是東方人的普通話,亦或東方人的英語。姚明陽突發奇想,利用自己對稀有金屬的偏愛,他和巫曉蘭商量租間門面,開個人工鑽石研究所。邊學,邊進趣,邊消遣。

 成功了,皆大歡喜。

 失敗了,就當選擇投資項目流產。

 為了消遣,必須有事做。

 有事做,便有了精神支柱。不想因為錢太多,無所事事成為社會負擔,是退休之後的老年人共同心聲。放心,我你到了那一天也不會例外。之所以現在有不同看法,是因為你我還沒到被退休的那一天帶來精神空虛的缺憾。

 哎嘿,沒想到一炮走紅。

 硬生生被國人捧成現在規模的凱達爾市國際人工鑽石研討機構,由此延伸為遍佈全球的銷售公司。人工鑽石研發與銷售,留給她女兒姚欣怡繼承。凱達爾市,設立若干分點。兩口子歪打正著,成就了一番以銷售和研發人工鑽石相結合的產業鏈。

 多年來的效益總和,超越在職時的賄賂收入。姚明陽和巫曉蘭得出這樣的結論:原來,她們倆除了賄賂收入之外,在自己身上確原來暗藏著如此巨大賺錢的本能。姚欣怡,本可以留在凱達爾市繼承爸媽的產業。

 怎奈,從小受西方教育成長起來的她,非但不可能留在凱達爾市,偏偏選擇爸媽拼命也要離開的國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工鑽石銷售公司並在東海市落腳。東海市,是姚明陽和巫曉蘭出生、生長、工作的地方。

 也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任職的地方。不用說,外公外婆退休工資一個月三萬多,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級別不會低。爸媽不是門當戶對,也不是與生俱來就有錢,怎麼可能給她創造千億資產的輝煌的家業?

 “姚欣怡,儂腦子壞的了,阿拉千方百計為了你的幸福出國定居。儂道好啊,往回走,專給阿拉走反道唱反調的是不啦!腦袋瓜子,缺根筋的唻......”

 巫曉蘭拖著哭腔,想不明白姚欣怡為何要選擇與他們給她設計好的相反方向的生活途徑。按照巫曉蘭的性格,姚欣怡的做出她的選擇時,恨不得一把上前掐死她。太招人恨了,夫妻倆拼死拼活為的是在國外打造屬於自己的家。

 還不是為了姚欣怡將來的幸福生活。

 在國外,至少沒人出於算計,對你實行管卡壓要。想辦個什麼事,到處託人找關係。沒有關係,連死人去火化場排隊都得排最後。在凱達爾市就不一樣了,憑本事謀職業,有能力,你就不愁掙不到大錢,坐不上高管。

 你在國內試一試?

 不拍馬屁不送禮,你就永遠休想發家致富。

 帶著他們混,還是你賺得多。

 很多人,就不明白東海市人的人際關係網。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小恩小惠換取集體回報,損害的是上層建築。獲利的則是你和他。相輔相成,彼此相得益彰,何苦反目成仇,各自為難自己和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