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窮側變變則通(第3頁)
因而,正常人選擇妥協。
請客送禮,愉悅別人,開心自己。
“啊喲媽,我不是跟你們倆走反道。年代不同了,我得有屬於自己的選擇。凱達爾市,還是以前的凱達爾市,而你們曾經生活的東海市,再也不是以前的東海市了。在你們那個年代,也許,你們的選擇是對地。現在來說,你們當初的選擇有些迷失自我,力不從心。
為什麼這麼講,凱達爾市的繁榮,到達人類發展旺盛期。進入頂層設計,沒有發展空間和餘地。在大洋彼岸的東海市,你們的老家,不,我們的老家,才是新紀元的開始。我不去選擇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去開發,難道和你們一樣守在凱達爾市享清福嗎?
沒意思,爸爸媽媽,人生區區百年,我得像你們年輕時候一樣,有所作為。我不強求你們和我一起回東海市,嘿嘿,爸爸媽媽,你喜歡凱達爾市,待在這裡也無妨。我喜歡東海市,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發展方向。
再說了,我也沒說將來定居東海市呀?用不著為我操心......嗯吶。”她緊跟著親媽媽一口。用撒嬌的行為,來征服媽媽,是姚欣怡一貫以來的拿手好戲。軟磨硬泡,巫曉蘭最終選擇妥協。
她爸姚明陽,對姚欣怡是要什麼有什麼。
從不和姚欣怡形成對立,或許是姚明陽處理家庭糾紛經驗匱乏的明顯標誌。少言寡語,是因為言語表達不夠智慧。將話語權交給巫曉蘭,他在背後做好人。夫妻倆來個紅白臉組合,因而形成姚欣怡見到母親就頂撞,在爸爸身邊僅剩撒嬌分別對待。
來東海市發展也就算了,姚欣怡得寸進尺。
巫曉蘭和姚明陽給她在凱達爾市的華裔人群裡,選擇一位在休斯頓大學任服裝設計的博士生導師鄭海鵬,作為他們心目中最理想女婿合格人選。他和姚欣怡是高中同學,兩個人又都在凱達爾市讀的大學。
鄭海鵬曾在他爸鄭大海和他嗎雷小青的帶領下,不止一次的來她們家作客。兩個人有沒有過親密接觸,巫曉蘭和姚明陽不敢保證。凱達爾市的孩子,在性駕馭這方面,要比東海市孩子開放。
氣得夫妻倆吐血的是:姚欣怡偏偏選擇某名牌大學機械動力學畢業的研究生蘇曉剛。
要說蘇曉剛這個小夥子的學歷,姚明陽和巫曉蘭將就著也能接受。絕對不能接受地是:蘇曉剛來自東海市城鄉結合部的郊區,農村戶口。地大物博,人少廠稀。以農為主,收入甚微。單親家庭,父亡母辛苦。
聽女兒說,蘇曉剛讀初高中和上大學的費用,是他父親遭遇不幸之後的賠償金作為支出。母親在父親出事故的第二年,得了肺癌。他爸媽一死一病,搞得爸爸的賠償金連蘇曉剛最後一年大學學費,還是勤工儉學掙得。
按理說,電子機械動力學研究生,找個鐵飯碗的單位,絕對不成問題。當下的東海市,一代紅代代紅。能通過實力考進吃皇糧的隊伍,寥寥無幾。考上了,也不會委以重任。因為你和他們姓氏不同,委以重任有朝一日腦後有反骨,想變天是個大麻煩。
蘇曉剛這位來自農村的孩子,單憑一張名牌大學畢業證書,在沒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找不到屬於他的合適工作順理成章。沒辦法,東海市是老家,可老家養不活咱蘇曉剛。種田,田地歸大戶,他的戶口隨校。
老家,只有宅基地。
就這,還是因為宅基地有著老房子。其餘,什麼也沒有!
怎麼辦?
走出去唄!窮側思變。
他捲起揹包行囊,坐上去東海市的地鐵,半小時,到達目的地。
人才招聘市場,人山人海。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盲目的看著急急匆匆來來去去的人群。
有滿面愁容,搖擺不定的;有說說笑笑,手裡拿著入職報告的,有臉上泛起對未來期待的,那不用說,他們已經拿到如願的入職報告;有高不成低不就扼腕嘆息的,茫然失色而又無助的眼神,猜也猜得出這些人內心裡充滿掙扎和矛盾。
蘇曉剛,挨個看著招聘簡章,不是自己想要的,他立刻屏蔽。
問都不問,直接尋找下一個目標。找到第三家,他停下腳步。兩公尺公司招聘展臺的地方,坐著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招工簡章很簡單:公司董事長駕駛員,年薪十三個月,約合人民幣十七萬,個人淨收入。
下面,是聯繫電話,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