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夫子 作品

第3章 窮側變變則通

 將姚欣怡生在凱達爾市,成為凱達爾市永久居民,是巫曉蘭和姚明陽一生中的期盼。

 最後,他們實現了夫妻倆的夢想。

 好不容易甩掉東海市居民的帽子,成為凱達爾市的永久居民,一度令姚明陽和巫曉蘭興奮得難以入睡。三十年前,內地上層建築領域,幾度抱老外大腿過日子,為老外在內地投資一路綠燈,是大趨勢。

 崇洋媚外,從沿海各大開放城市,逐步蔓延內地。

 東海市人,互相詆譭自己瞧不起自己。

 為難羞辱自己的同胞,成為討好外國人的一種習慣。

 弱者互撕,幾乎成了那個瘋狂年代的象徵。大到企事業單位,小到涉及個體戶小老闆,皆不以為服務本國國民為榮,低頭哈腰供奉老外,成了內地由上到下所有人的共識。美其名曰,弘揚幾千年傳統美德。

 東海市人心目中,無不自然產生一種古怪的社會風氣:但凡國外,就是信得過的。只要是國內的,都將遭到排斥。想以老外拉上關係為炫耀資本,和老外拍張照片,掛在牆上,街坊鄰居時不時過來瞧一瞧,免不了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老外至上,成為大眾不得不接受的普世價值觀。

 大到部門職管,小到超市營業員,見到老外禮讓三先蔚然成風。美其名曰,民族的高風亮節。哈羅哈羅打招呼,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來攙,笑臉相迎。對國民,吹鬍子瞪眼睛,一百個不情願。別告訴我你沒經歷過,或者說,你連看都沒看過。

 一段時間,老外在某些部門人的眼裡,比他親爹親孃還親。我說這意思不是排外,而是沒有必要如此這般丟掉屬於本地信仰,而將西方文化硬生生的塞進我們的生活中。他們,不比我們優秀在哪裡,也沒什麼高不可攀,你沒覺得嗎?

 驢高馬大,不代表他們身心健康。身材魁梧,不一定力挽狂瀾。

 倒不是因為他們對老外有所圖,很多人沒有想法。

 想有所圖,也是竹籃打水。只知道擁有外國人身份,是一種共識,亦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大祈求。我說這些,並非是針對那些出國定居的財閥集團,演員,歌星,個體戶大老闆等等,而是反映當時的一種社會現狀。

 說實話,和東海市人打交道,所有人都感覺太累!

 人情世故,公序良俗,傳統禮儀,知書達理,謙虛謹慎成為成功人士的標榜,座右銘。

 請問:那些提出要求我們這樣那樣的人,他們做得到嗎?無稽之談,愚民而已。生活在底層的人,任勞任怨不受尊重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層屏障,階級分離亦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必經之路。

 對於資本財閥,大牛們對內地人的惡語中傷,鬼迷心竅,傷風敗俗,低級趣味,擅長算計,不擇手段,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因而,全民信奉老外帶來的西方文化,彷彿為國內民粹打了一針雞血、強心劑。

 沒有必要折斷自己的脊樑骨去模仿別人,挺起腰桿吧!走自己的路不好嗎?

 至少,我們不會被人瞧不起。

 瞧不起自己,也無需崇洋媚外;不相信自己,無需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精神麻木,對外來文化的信奉,亦或出於個人好奇,選擇性成為國人精神食糧的替補,無可厚非,好奇心人皆有之。上層建築領域以出國為榮,普通市民以攀上老外親戚為豪;姑娘們,則以嫁給老外為人生中最大快樂。

 男人們,幾經因為外國人的介入,變得自愧不如,妄自興嘆。

 ktv,酒吧,舞廳,令女人的羞恥感喪失殆盡。

 藍領白領的薪資待遇,以及女士優先,令男人們的脊樑骨坍塌。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為了上有老下有小生計,高調做事,低頭做人已成為男人們的一種不得不服的習以為常。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寫照。因而,巫曉蘭和姚明陽出國定居,不能說人家崇洋媚外,而是你,你沒有條件走出去望塵莫及。

 但凡條件具備的人,有誰想留在東海市的呀?

 我敢保證,人們要走出的原因絕不是紅眼病,羨慕嫉妒恨。而是社會福利被少數人佔有,東家心裡不平衡。既然有的地方比東海市對我有利,對我全家有利,我為什麼不去試一試?白鴿子扞亮處飛。

 混一張國外文憑,哪怕是假的,在國人面前的含金量總有副王者歸來的榮耀。

 到了姚欣怡這一代人,改頭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