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499【禮之變】(第3頁)
“不敢!”
胡安國連忙低頭否認,他知道朱銘在詭辯,但詭辯得也有些蠻橫道理。而且以現在兩人的身份,有些事情不能亂說,朱銘必定能夠贏得辯論。
眾人看向朱國祥,想聽聽這位什麼反應。
可惜沒有任何反應,朱國祥笑呵呵坐在上面,如同一尊泥塑的彌勒佛。
趙宋舊臣俱皆駭然,原來真正主事的是朱元帥,朱經略在這種時候居然不發表意見。
今後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吧?
玄武門之變,深層原因就是李淵與李世民的矛盾。
朱國祥終於還是說話了,溫言細語道:“禪讓之禮,可以不用,有登極大典即可。如今宇內未平,也可先不稱帝,明年元旦當稱王建制。所立官制,也與舊宋不同。舊宋先用三省六部制,再改中書門下制,複用三省六部制。改來改去,莫衷其是,反倒弊病橫生。吾兒且說說。”
朱銘接過話頭:“新的制度,叫閣部院制。”
“各殿大學士,組建內閣,皆為閣臣。閣臣之首,為首輔,也可視為太宰、左相、首相。閣臣之次,為次輔,也可視為少宰、右相、次相。其餘閣臣,等同於副宰相。”
“御史臺,改為督察院。”
“銀臺司,改為通政院。”/
“樞密院,保留不變。”
“一閣三院六部,此為新朝之中樞。”
父子倆沒有增加部級機構,依舊是六部,財權歸於戶部。
宋代有個三司使,別稱“計相”,乃首席財政大臣。很快就畸變為龐然大物,上欺宰相,下壓六部。連軍事都能插手,打仗前先考慮財政得失,還造成大規模職權重疊,元豐改制時重點予以廢除。
有這前車之鑑,朱銘自然不會再設。
至於通政院,就是明代的通政司。這玩意兒在明初權力極大,是皇帝處理朝政、溝通內外的主要機構,六科不過是通政司的下屬部門。
內閣出現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侵奪通政司大權,接著又收編翰林院,繼而再轄制六科——整個過程,用了上百年時間,內閣終於誕生權相。
如果通政司正常運轉,就不需要什麼司禮監了。
朱銘又仔細講述“一閣三院六部”的權責劃分,群臣為之駭然,就連張根、高景山都頗為震驚。
一旦這種中樞構架落實,皇權將達到一個頂峰,宰相的權力被大大制約。
這跟宋徽宗的任性妄為不同,宋徽宗靠破壞制度搞一言堂,而朱氏父子則是將皇帝集權制度化。
與此同時,一掃趙宋的中樞弊病。
中央機構不再冗餘職權劃分也更明確,六部不再是宰相的應聲蟲。
正常運轉下的閣部院制,六部尚書可以藉助通政院,跟內閣那些宰輔們掰掰手腕。
(本章完)
胡安國連忙低頭否認,他知道朱銘在詭辯,但詭辯得也有些蠻橫道理。而且以現在兩人的身份,有些事情不能亂說,朱銘必定能夠贏得辯論。
眾人看向朱國祥,想聽聽這位什麼反應。
可惜沒有任何反應,朱國祥笑呵呵坐在上面,如同一尊泥塑的彌勒佛。
趙宋舊臣俱皆駭然,原來真正主事的是朱元帥,朱經略在這種時候居然不發表意見。
今後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吧?
玄武門之變,深層原因就是李淵與李世民的矛盾。
朱國祥終於還是說話了,溫言細語道:“禪讓之禮,可以不用,有登極大典即可。如今宇內未平,也可先不稱帝,明年元旦當稱王建制。所立官制,也與舊宋不同。舊宋先用三省六部制,再改中書門下制,複用三省六部制。改來改去,莫衷其是,反倒弊病橫生。吾兒且說說。”
朱銘接過話頭:“新的制度,叫閣部院制。”
“各殿大學士,組建內閣,皆為閣臣。閣臣之首,為首輔,也可視為太宰、左相、首相。閣臣之次,為次輔,也可視為少宰、右相、次相。其餘閣臣,等同於副宰相。”
“御史臺,改為督察院。”
“銀臺司,改為通政院。”/
“樞密院,保留不變。”
“一閣三院六部,此為新朝之中樞。”
父子倆沒有增加部級機構,依舊是六部,財權歸於戶部。
宋代有個三司使,別稱“計相”,乃首席財政大臣。很快就畸變為龐然大物,上欺宰相,下壓六部。連軍事都能插手,打仗前先考慮財政得失,還造成大規模職權重疊,元豐改制時重點予以廢除。
有這前車之鑑,朱銘自然不會再設。
至於通政院,就是明代的通政司。這玩意兒在明初權力極大,是皇帝處理朝政、溝通內外的主要機構,六科不過是通政司的下屬部門。
內閣出現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侵奪通政司大權,接著又收編翰林院,繼而再轄制六科——整個過程,用了上百年時間,內閣終於誕生權相。
如果通政司正常運轉,就不需要什麼司禮監了。
朱銘又仔細講述“一閣三院六部”的權責劃分,群臣為之駭然,就連張根、高景山都頗為震驚。
一旦這種中樞構架落實,皇權將達到一個頂峰,宰相的權力被大大制約。
這跟宋徽宗的任性妄為不同,宋徽宗靠破壞制度搞一言堂,而朱氏父子則是將皇帝集權制度化。
與此同時,一掃趙宋的中樞弊病。
中央機構不再冗餘職權劃分也更明確,六部不再是宰相的應聲蟲。
正常運轉下的閣部院制,六部尚書可以藉助通政院,跟內閣那些宰輔們掰掰手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