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2頁)

  “這個女子是北虜人。”海瑞看著馬自強說道:“她沒有朝廷的誥命,算不上是大明人,禮部如此覆議,科臣們是決計不會輕易罷休的。”

  “眼下要緊的是,讓三娘子把她的表妹送回來,再補個誥命,就不成問題了。”

  三品以上,都有誥命夫人,只需要把那個表妹和孩子要回來,才算是了結此事。

  當然還有個辦法,那就是把陳學會革罷,讓他回籍閒住,等到風聲過了,再拉出來繼續任事,這也是過去一貫的處置方法。

  朱翊鈞思索再三說道:“大司寇聯繫下三娘子,讓她把人還回來。”

  王崇古則是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要人當然好要,陳學會的外室為何要逃?肯定是外室察覺到了什麼,察覺到有人要藉著外室和孩子生事,做文章,攻訐到陳學會,會波及到她和這兩個孩子,所以才要出逃。”

  “朝中洩洩沓沓的言官的目標僅僅是陳學會嗎?”

  王崇古不認為陳學會才是他們的根本目標,如果僅僅是陳學會個人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擅動如此的風力輿論來進行反覆攻訐,而且他希望小皇帝能夠留意到,廷臣中並沒有復古派,便不能清晰的洞悉,普遍存在的反對力量,到底在反對什麼。

  “大司寇提醒的有道理。”張居正聽聞,肯定了王崇古的建議。

  這次對陳學會來勢洶洶的攻訐,很有可能指向的是大明開海。

  陳學會平日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和泰西來使黎牙實進行溝通,為此,陳學會專門學習了泰西的拉丁語,對泰西來的算學進行翻譯,陳學會,真的學會了拉丁語。

  眼下朝堂上,拉丁語最好的就是陳學會,和陳學會帶領的鴻臚寺,陳學會這樣的大員倒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倒下,而是一片人倒下,大明和泰西使者不能有效溝通,就會發生很多讓人不愉快的事兒。

  比如大明賣給了泰西船長安東尼奧一些五桅過洋船,會不會在接下來的塘報裡,這些五桅過洋船會不會入寇大明?而大明海漕會不會因為陳學會的離任而出現一些變化?大明松江鎮、松江造船廠等等,會不會受到影響?

  張居正已經無敵很久了,沒有人能夠實質上形成對張居正和他領導的新政產生威脅,而王崇古的提醒,來的正是時候。

  對陳學會的彈劾,最後的處置意見是:責令三娘子送回表妹和陳學會的兒子,而後下旨令陳學會納妾,陳學會沒有子嗣,四十多歲的他,已經進入了合法納妾的年齡,妾也是一種身份。

  朱翊鈞硃批了這本奏疏,眼下鴻臚寺離開了陳學會真的轉不起來,朱翊鈞讀的拉丁教材,還是陳學會編纂的。

  “貴州播州宣威使楊應龍進貢大木美材七棵,懇請朝廷恩賞,禮部議定,賜飛魚服以恩賞其恭順之心。”張居正拿出了下一個議題。

  大木美材七棵,就可以換一身的飛魚服了?答案的確如此。

  “北方缺木,這裡有一本朝鮮送來的書,是弘治元年,濟州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坐船回朝鮮,結果遇到了狂風,被吹到了台州府,而後從台州府回到朝鮮,崔溥在奏疏中詳細描寫了當時大明的風土人情。”

  “崔溥所途經的運河沿線,已經是我大明最為繁華的地段,在書中,他更喜歡環境優美的江南,而不是環境徹底惡化的北方中原。”

  “且其山童,其川汙,其地沙土揚起,塵埃漲天,五穀不豐。自北京以至於遼東東寧衛,山皆童禿不毛。”

  “中原少林木,松柏尤稀鬆。”

  崔溥從進入山東淮河地界之後,就發現大明遍地都是禿頭山,灰禿禿一棵樹都沒有,風一起,四處都是沙塵。

  樹都被砍完了。

  張居正談到了北方缺木的情況,他從唐初開始談起,一直談到了萬曆年間。

  唐初多興建宮室,就已經不採洛陽、長安等地的木料,而是採湖廣、四川等地的木料,到了唐朝末年,篡唐的朱溫,找不到足夠的木料興建宮室,不得不直接把長安和洛陽的宮室全都拆毀,送到開封建都。

  而到了宋朝時候,不得不到隴西採木,將木料做成木筏,順渭河而下進入黃河,最後轉運到開封汴梁,營建宮室,張居正還專門帶了一副畫,名叫《盧溝運筏圖》,就是描寫的當時隴西採木。

  “永樂初年,成祖文皇帝興建京師,就已經是百般週轉,到了嘉靖年間,皇宮中軸線所有建築被焚燬,嚴嵩上奏言:今獨材木為難,蓋巨木產自湖廣、四川窮崖絕壑、人跡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幾轉歷,而後可達水次,又溯江萬里,而後達京師,水陸轉運,歲月難計。”

  “好不容易建好了,萬曆四年,一把大火,又燒的一乾二淨,陛下有大仁,東南營造大船需大木,建宮室需大木,陛下以國事為先為重,宮室以石灰鋼料為宜,歲省大木兩萬餘料,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張居正講完了大明北方木料短缺的問題,話鋒一轉,就是一頓阿諛奉承的狂吹皇帝聖明。

  兩萬料大木等於二十艘五桅過洋船等於四十艘的三桅夾板艦。

  湖廣、四川、貴州的木料每年產出有限,皇帝修皇宮用了,南方造船就用不了,但是皇帝用鋼混結構,不僅比用大木省錢,還不耽誤造船廠的生產,更不用窮民苦力長途運抵入京,甚至還有一堆的官營廠的出現,安置失地佃戶和遊墜之民,更甚至,還能賺錢。

  比如最近在京師非常風靡的玻璃,即便是綠油油的沒經過磁選的玻璃,也廣受追捧。

  如果是這樣修的話,張居正只會高呼英明,而不是高呼尚節儉,不要大興土木。

  張居正這意思是:奇觀興國,大建安邦!

  這次皇宮鼎建全部資金由被抄家的張四維,冠名贊助。

  張居正對國家之制非常擅長,他已經察覺到了,朝廷聚斂興利之後,將銀子弄到朝廷來,不是讓銀子在倉庫裡發黴,而是讓它再次流入整個大明,最好能夠通過某種手段,流到窮民苦力的手中。

  這是他對分配的思考。

  朱翊鈞笑著說道:“先生謬讚,朕不過是不想皇極殿再燒起來,朝臣們整天在地基上大朝會,也不是個事兒,朕住寶岐司也挺好的,黎牙實都嘲弄陳學會了,友邦驚詫。”

  “陛下聖明。”張居正帶著群臣歌功頌德,該誇就得誇幾句,朝廷已經有了振奮的景象,自然要誇一誇小皇帝,維持小皇帝的積極性。

  張居正坐定之後,仍然覺得哪裡不對勁兒,他思索了再三,也沒察覺出來哪裡不對。

  朱翊鈞剛才說,朕住寶岐司也挺好的,這潛臺詞就是,他不打算回乾清宮住了,從行政上避開了社死臨幸正宮,小皇帝的叛逆心,已經埋下了伏筆。

  “江西巡撫潘季馴請求朝廷下詔勸百姓種樹,以資山水豐美,潘季馴查遍舊典,發現秦漢時黃河決堤四十一年一次,而三國隋唐時,十七年一次,宋元時五年一次,至我大明則三年半就決口一次,民不聊生,若能復套,廣種樹木,如此百年,黃河澄清復秦漢之盛。”張居正說播州宣威使獻大木,其實是說北方缺木,而說缺木是為了引出復套。

  張居正說的復套,不是說立刻馬上就和俺答汗開始針鋒相對的衝突,就是放個風,戚繼光要在萬曆五年率領京營再次前往大寧衛,此次征伐的目的是將土蠻汗趕到大鮮卑山以西,讓土蠻汗和俺答汗產生生存的根本矛盾,而後再言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