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531章 獻俘闕下(第2頁)

 他立馬於桑乾河邊,看著河水奔流而去,彷彿流到了數百年後的永定河。

 抬起頭,熟悉的燕京城在時光中斑駁,顯得無比的陌生。

 ~~

 囚車上的史思明抬起了頭,遠遠望向了長安城雄偉的城牆。

 記憶在腦海中斑駁,他不由想到了很多年前的舊事。

 大概有十數年的漫長歲月了,是天寶元年,他隨安祿山入朝覲見,彼時的聖人十分賞識他的將才,賜座,並與他暢談許久。

 “史卿年歲幾何了?”

 “臣四十矣。”

 “史卿顯貴之日在往後。”

 聖人這般勉勵了他,便賜名“思明”。

 可到了如今,他還沒想明白,自己只是志在天下,有錯嗎?

 史思明想到這裡,轉過頭,向旁邊的士卒道:“我想拜見聖人。”

 沒人理會他。

 “聖人若不見我,早晚要失位於薛氏。”史思明這般嚇唬著李琮,還在為他的前程性命做最後的努力。

 此時此刻,李琮正在城郊,親自迎接郭子儀、李光弼。

 平定安史之亂,這種勘亂定興的赫赫戰功足以讓他直追先聖,成為興復大唐的明君,當然值得狂喜。

 最初聞訊時,李琮正在與竇文揚議論國事,竟是激動地握住了竇文揚的手,痛哭流涕,不知所言。

 “這些功勞若真的全是朕立下的就好了啊!”到最後,他還是失態了,說了這種極不該說的話。

 竇文揚作為親近宦官,早就知道聖人的水平,聽了也不驚訝,反以有些嚴厲的語氣道:“陛下豈可如此妄自菲薄,誰人不是陛下的臣民?誰人立下的功勞不是陛下的?!”

 “是朕失言了。”李琮抹著淚,喜極而泣道:“朕失言了,所幸有你提醒。”

 “奴婢知陛下是慮雍王之禍,卻也不可長他的威風,滅自己的志氣。此番大勝,是全軍將士的功勞,絕不在他一人。”

 李琮萬事還倚仗竇文揚在外為他奔走,權力決定地位,在竇文揚面前說話也是軟聲軟語,與那滿臉猙獰的傷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之後,各地消息傳來,滿朝都為平定叛亂而歡欣鼓舞的同時,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請求朝廷儘快偃兵歇整。

 理由很簡單,國庫沒錢了。

 捷報傳來的第二天,李琮就下旨能招撫叛軍就招撫,各路元帥儘快罷兵。

 待河北的聯名奏章送到,提出要讓薛白暫時鎮守范陽,李琮就吃了一驚,第一反應是“如何能養虎為患?!”

 可竇文揚分析了奏章,還是從中看出了端倪,道:“陛下,這並非壞事,摺子裡說的讓‘雍王暫鎮’,並非是出任范陽節度使,而是臨時留一路兵馬穩住時局,‘待朝廷另擇大臣’,可見范陽節度使的人選還是掌握在朝廷手裡。”

 李琮問道:“掌握得了嗎?”

 “雍王註定不可能在范陽多待。”竇文揚道,“奴婢就有一計,隨時可召他回朝。”

 “真的?”

 竇文揚笑著點頭說了,又道:“如此,雍王短時間留在范陽並不能割據一方。朝廷又可以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削弱他的聲望與權柄。”

 李琮驚喜,方知竟還有這般好事,遂猜想,郭子儀是支持他的。

 因霍仙良死在軍中,竇文揚很厭惡郭子儀、李光弼,覺得他們敢殺宦官,都是薛白一黨。但眼下最大的敵人是薛白,還是得拉攏他們。

 於是,在大軍回師的這段時間裡,通過反覆地遣使通信,他們漸漸確定了郭子儀是忠於朝廷的。

 之所以能留下這種印象,與郭子儀的為人處事也有關係,圓融、豁達。

 相比起來,李光弼對李琮的功勞其實遠高於郭子儀,但為人就嚴肅冷峻得多,非常厭惡宦官干政,對霍仙良之事的態度就非常鮮明,認為雍王在戰時斬殺膽敢行刺主帥的宦官,這是軍律,應該的。

 李光弼甚至還叱責郭子儀為此向朝廷請罪的行為,稱其“簡直對錯不分”。

 為此,竇文揚給李琮出了一個主意,認為郭子儀、李光弼應該拉一個、打一個,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起到打壓、拉攏與平衡的作用。

 君王挑撥臣子,聽著很稀奇,但李琮欣然應允,決定要照做。

 因此,今日大軍回師,李琮對待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就有些同功不同賞的態度。

 封官許爵之外,郭子儀與天家聯姻,出鎮涇原,負責防範吐蕃。

 李光弼聽聞吐蕃屢屢來範,自請往西川鎮守。李琮愣了一下,只說與宰相商議。

 不論這位天子是否有權決定這些,但冷落之意已有些明顯。顯然,在他眼裡李光弼與雍王走太近了。

 繁文縟節結束之後,有內侍過來,低聲稟道:“聖人,史思明想覲見天顏。”

 “放肆!”竇文揚叱道:“一個逆賊,也敢提要求,誰替他傳話的?”

 內侍驚恐,連忙把史思明的言語說了。竇文揚又叱責了一番,反而取消了天子當眾審問逆賊的流程。

 比如,高仙芝把小勃律王獻到闕下時,李隆基就曾親自登樓,聲色俱厲,居高臨下地質問小勃律為何背叛。

 這是最能在臣民面前大展國威的事情。

 可竇文揚一聽史思明主動想見聖人,反而意識到了李琮久居十王宅,經驗不足,萬一說不過史思明,當著萬民落了氣勢,那就太過不妥了。

 李琮其實是有些在意史思明的言論的,可竇文揚既然如此說了,也就聽了。

 之後自是犒賞三軍,準備獻俘闕下的盛典。

 此事的重中之重,是淡化薛白在其中的功績。

 ~~

 幽州。

 薛白來了范陽以後幾乎是忙得腳不沾地。

 他每天要見很多的人,尤其是各個范陽的將領,或威懾、或安撫,也得對千頭萬緒的河北亂象進行梳理。

 另一方面,長安的消息在他這裡也是從沒斷過。

 他的消息並不走朝廷的驛鋪,而是在錢莊、報社的基礎上建立了遞送消息的渠道,速度不輸於五百里加急。

 這日,薛白正準備去見偽燕後來任命的平盧兵馬使張志忠派來的使者,信使已經到了,遞上了厚厚一沓消息。

 他展開一封封地看著,有時也會遞給嚴莊。

 嚴莊算是薛白處置范陽之事的得力幫手,近來常常被他帶在身邊。

 “朝廷打得好算盤啊,這是不想讓世人知郎君的功勞。”

 嚴莊譏笑著彈了彈手中的信件,那是李琮準備在獻俘典禮時下達的聖旨。

 顯而易見地,旨意裡刻意隱去了許多薛白的功勞。可惜,中書省有薛白的人,依舊將這些功勞各添上一筆,且原封不動地抄錄了送到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