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84章 幸蜀(第2頁)

“我是從長安來迎聖駕的使者,敢問聖人何在?”

“平叛了?我就說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叛。”守門的兵士是個樂天派,笑呵呵地應道:“聖駕在天回宮。”

“如何去?”

“天回宮在城外,不難找,跟著那些修建宮城的民夫就成。”

皇甫冉遂撥馬往西南而行,一路上便能見到官吏組織著大量的民夫挑著木石,排著長長的隊伍。想到守長安的艱辛,他不由心疼這營造行宮的花費。

等到了正在改造的劍南節度使行營,他上前一打聽,得知聖駕在不遠處山上的玄中觀。再趕到玄中觀,發現此處也在擴建。

通報了姓名,好不容易才有一名官員迎了出來,卻是道:“聖駕去青城山了。”

此事也好理解,玄中觀、天回宮都正在營建,人多了自然就雜,未必安全。故而,李隆基由劍南兵馬護衛著,浩浩蕩蕩往青城山遊玩了。

皇甫冉只好繼續趕路,從益州到青城山是有官道的,且還是近年才修繕過的用來進貢的直道,他帶著使團飛馬狂奔,在天黑前就奔出了一百餘里。

然而,歇息時,一個跑去探路的嚮導卻是趕回來道:“郎官,走錯了!”

“怎麼會?這是去青城山的路不假。”

“聖人……聖人沒往青城山。”嚮導喘著氣道:“轉往新津了。”

“沒探錯?”

“鑾仗浩浩蕩蕩,百姓們都看到了,不會錯。”

皇甫冉無奈,遂只能連夜掉頭,趕路去往新津。

夜裡小歇了一會,天明時,他到了岷江上游的西河岸邊,見到新津渡口人潮如織,官吏、士卒、鄉紳、百姓們都站在那邊望著對岸那一座秀麗的青山。

還能聽到人們正在高談闊論,彷彿戰亂從未降臨在大唐。

“早在開元年間,新興寺的佛殿柱子上自然生出一座老君聖像,聖人遣人來把老君像請回長安,立在皇宮大同殿供禮。這次來啊,就是來新興寺還願的。”

說話的是一個佛門信徒,一番話卻惹惱了一個道士。

“你錯了,聖人此番是去寶真觀見趙真人,請趙真人做法庇護大唐。你們若不信,我這裡還有一首聖人寫給趙真人的詩,名為《送趙法師還蜀因名山奠簡》,你等聽著!”

皇甫冉排著隊過木橋,也聽到了聖人的那首詩。

“江山尋故國,城郭信依然。”

“二室遙相望,雲回洞裡天。”

他不由心想,江山如故,可惜聖人的故國已經不在了啊。

於是,當他再看到山腳下那代表著皇家威嚴的侍衛、儀仗,已難以再崇敬聖人,只覺得深深的可悲。

古寺建在山

→友情連接:

“咚、咚……”

鐘聲悠遠,飄落到了山下的西河,揚起盪漾的波瀾。

李隆基正盤坐於寺中高臺,與寺中住持對談。

他是打算去寶真觀尋趙真人,路過此地,忽然想到了當年的祥瑞,臨時起意到寺裡來看看的。

在一個氣質平和、與世無爭的老僧面前,李隆基不再掩飾他的情緒,任它像河面漾起的波瀾一樣飄蕩。

“朕勵精圖治,開創盛世,不曾料,竟是養虎為患。迫朕幸蜀者,並非安祿山。”

時至今日,李隆基提起安祿山依舊是不屑的。他堅信自己的判斷,安祿山能造成的威脅有限。

“真正吃人的虎,是朕的兒孫。他們為了奪取朕的皇位,一個一個都不擇手段……”

這些苦惱,一個山中老僧其實是無法開解的,總不能像勸尋常人一樣,勸聖人落髮出家。

正為難之際,崔圓趨步到近前,稟道:“陛下,長安遣使來了。”

“這般快?”

李隆基恢復了冷靜,思忖著,傾向於不見對方。

就在前兩日,他已經見過了李亨派來的內侍魚朝恩。魚朝恩趴在地上痛哭,因聖人還活著而無比感動,也替李亨消除了一些“誤會”。

簡而言之,就是李亨誤以為聖人被李琮派薛白弒殺了,懷揣著對李琮的憤怒與對大唐的憂慮才趕往靈武,哪怕群臣幾番勸進,他也懷著萬一聖人還活著的期盼幾次拒絕,最後是為了不讓李琮的陰謀得逞,才不得不稱帝。

為了阻止李琮謀逆,搶在李琮前面稱帝?這種理由,李隆基當然不信,他動心的是李亨提出的條件,遵他為太上皇,仍掌朝政。再加上薛白守住長安形成的威脅。他相信與李亨的合作能夠十分堅實。

此外還有一件小事,李亨已經把嬪妃、內侍、宮人們往蜀郡送來了,過些日子便會到,能很大地改善他在蜀郡的生活。

這種情況下,他不論見不見長安來使,都打算先晾一晾對方。

“禪師也看到了,那些虎狼聞著味又向朕追過來了啊。”

“陛下或可一見。”老僧緩緩道,“許會有答案。”

之所以這般說,實在是這個山中老僧不擅於在那些有關權術的問題上對答,想著讓聖人去見見旁人,好喘一口氣。

這就是他太沒有面聖的經驗了,還不明白伴君如伴虎,要謹慎提出建議。

沒想到,李隆基竟是聽了他的,吩

咐道:“朕要到山巔看看,領人過去。”

登上山頂,放眼望去,能望到開闊壯麗的蜀地山河,使人胸襟為之一闊。

也只有在這裡,李隆基才能收起殺意,召見來使。

“臣,禮部祠部司郎中皇甫冉請聖人安康。”

“皇甫冉。”李隆基道:“朕記得,朕離京前,你還只是軍器監主簿,如何一躍為五品郎官?誰任命你的。”

“臣……”

皇甫冉沒想到聖人竟然能記得他一個小小官員的名字、官職,大為驚詫,須知長安城中大小官員有近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