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 作品
第九十六章 老朱不懂經濟(第3頁)
老朱出身農民,從小沒接受過九年教育,過早踏入“社會”,走的還是黑社會,反朝廷,打打殺殺,搶地盤,做大做強的路,雖然跟著一群文臣、謀士學過不少字,會讀書,可他不懂經濟。
老朱的財政觀,大致類似於割韭菜,一年割兩茬,數額對上了就成。
三千萬石,不少了。
日後也不要增加了,就這麼多,夠用了,多了擾民。當然,日後也不能減少,給我徵收上來,年年按照這個數額弄差不多就行。
一個連財政都想要固化的皇帝,你指望他懂經濟?
顧正臣暗暗嘆息,老朱是個固執的人,想要說服他並不容易,這一次默許句容縣衙施行養廉銀,估計還是看在馬皇后、朱標說情,看在那四千貫錢的面子上。
但這種默許,有時間期限。
不準自己動用縣銀,不準自己找士紳、百姓要。說白了,自己想試點搞養廉銀,就必須想方設法賺錢,用賺來的錢去補養廉銀的窟窿。
佛門送來的一千貫錢,大概能支撐縣衙養廉銀髮三個月左右。換言之,三個月後,這一千貫花完了,自己沒賺到錢,養廉銀的事就到此結束,莫要再提。
顧正臣揉了揉眉心,很想問問老朱:
沒有明面上的這筆養廉銀,會有多少暗地裡的“養家銀”?
只是這話不能說,老朱聽到了,說不得今年就會出現洪武第一大案,名字大概叫個什麼“胥吏貪腐案”、“奸貪小人案”之類的……
雖然過程有些驚心動魄,好在朱大郎把事情辦成了,不怕有人打著養廉銀的幌子折騰自己了。
戶部的文書,更令人頭疼。
句容縣今年的秋稅,一律折色棉布。
所謂折色,指的是原定徵收的稅糧,改徵其他實物或貨幣。
也就是說,米麥為本色,只要繳納的不是糧食而是其他東西,如金銀、錢鈔、絲絹、藥材等等,都叫折色。
局部的折色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山裡沒地沒田,但有藥材,可以拿藥材折色稅糧。
但範圍性的折色,是很折騰人的。
比如這一次,戶部要求句容縣秋稅折色棉布,這就意味著,不管你家收了多少米,縣衙一律不收,只收棉布。
啥,你家沒種棉花。
那還愣著幹啥,去城裡買棉花啊。
城裡棉花也不多,那啥,你去其他地方看看,鎮江也是有棉花的,實在不行去揚州,鳳陽,淮安,再不行,託人去山東買。
別給咱講那麼多,縣衙只要棉布,買不到棉花,紡不出棉線,織不出棉布,都是你自己的事,不是衙門的事。
今年秋稅,只要棉布,給夠了棉布,才算你們繳夠了稅糧。給不夠,那不行,你小子還想偷稅漏稅,抗繳不成?
折色棉布!
顧正臣很頭疼,這就是個坑,是誰出的主意,老朱怎麼想的,戶部的人幹什麼吃的,下這麼一道破家的命令……
老朱的財政觀,大致類似於割韭菜,一年割兩茬,數額對上了就成。
三千萬石,不少了。
日後也不要增加了,就這麼多,夠用了,多了擾民。當然,日後也不能減少,給我徵收上來,年年按照這個數額弄差不多就行。
一個連財政都想要固化的皇帝,你指望他懂經濟?
顧正臣暗暗嘆息,老朱是個固執的人,想要說服他並不容易,這一次默許句容縣衙施行養廉銀,估計還是看在馬皇后、朱標說情,看在那四千貫錢的面子上。
但這種默許,有時間期限。
不準自己動用縣銀,不準自己找士紳、百姓要。說白了,自己想試點搞養廉銀,就必須想方設法賺錢,用賺來的錢去補養廉銀的窟窿。
佛門送來的一千貫錢,大概能支撐縣衙養廉銀髮三個月左右。換言之,三個月後,這一千貫花完了,自己沒賺到錢,養廉銀的事就到此結束,莫要再提。
顧正臣揉了揉眉心,很想問問老朱:
沒有明面上的這筆養廉銀,會有多少暗地裡的“養家銀”?
只是這話不能說,老朱聽到了,說不得今年就會出現洪武第一大案,名字大概叫個什麼“胥吏貪腐案”、“奸貪小人案”之類的……
雖然過程有些驚心動魄,好在朱大郎把事情辦成了,不怕有人打著養廉銀的幌子折騰自己了。
戶部的文書,更令人頭疼。
句容縣今年的秋稅,一律折色棉布。
所謂折色,指的是原定徵收的稅糧,改徵其他實物或貨幣。
也就是說,米麥為本色,只要繳納的不是糧食而是其他東西,如金銀、錢鈔、絲絹、藥材等等,都叫折色。
局部的折色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山裡沒地沒田,但有藥材,可以拿藥材折色稅糧。
但範圍性的折色,是很折騰人的。
比如這一次,戶部要求句容縣秋稅折色棉布,這就意味著,不管你家收了多少米,縣衙一律不收,只收棉布。
啥,你家沒種棉花。
那還愣著幹啥,去城裡買棉花啊。
城裡棉花也不多,那啥,你去其他地方看看,鎮江也是有棉花的,實在不行去揚州,鳳陽,淮安,再不行,託人去山東買。
別給咱講那麼多,縣衙只要棉布,買不到棉花,紡不出棉線,織不出棉布,都是你自己的事,不是衙門的事。
今年秋稅,只要棉布,給夠了棉布,才算你們繳夠了稅糧。給不夠,那不行,你小子還想偷稅漏稅,抗繳不成?
折色棉布!
顧正臣很頭疼,這就是個坑,是誰出的主意,老朱怎麼想的,戶部的人幹什麼吃的,下這麼一道破家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