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晚唐五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暗時代”(第2頁)

 

而莊田經濟,佃戶的人身依附關係,大大弱於前者,佃戶不想跟地主混了,可以換按照契約在別家混。地主無法再像從前那樣,隨便呼號一番就能糾集起一支大軍了。

 

二、社會基礎的改變

 

跟上面一條互為表裡。

 

中唐以前,是貴族社會。唐宋之交,是貴族政治解體,庶族寒門政治上位。

 

社會結構,從以前的大貴族大特權,逐步解體為“勢官地主”。

 

這是我想出來的一個詞,大概還算貼切吧。

 

“勢官地主”逐步通過科舉為紐帶實現人才更迭,構建政治關係網達成的。

 

科舉本身的核心問題,其實不在於是否公正,而是在於科舉並不能培養人才。

 

它只是篩選人才的。

 

而從前的貴族政治,士族有大量資源,可以培養真正的複合型人才。反而是進入庶族寒門政治後,人才在數量極大提升的情況下,質量嚴重下降,特別是偏科得很厲害。

 

這與封建時代“精英政治”的路線相悖。兩宋的糟糕案例不勝枚舉,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正因為人才數量太多,質量又不太行,所以才不得不“降低”考試難度,要不然就選不出人了。

 

沒錯,唐代後面的科舉其實比貴族培養人才要簡單太多了。未來逐步走向八股文,逐步走向僵化,恰恰是為了降低難度而設,是時代的選擇。

 

我不是在借古諷今,而是這些問題直到今天,全世界範圍內也找不到標準答案,都是一直在摸索。我可以拍著胸脯說美利堅這方面也是純純辣雞,給唐宋的古人提鞋都不配,搞個“快樂教育”還盡出么蛾子。

 

解決不好就是解決不好,我沒有苛責古人的意思,這些問題就一直撂在那邊。

 

三、經濟結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