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三章 國貨當自強

上午十點,茶話會正式開始的時候,現場多了兩個人。

 

李大勇悄悄的告訴李野,這兩個人不是趙教授和吳教授手下的技術人員,而是他們兩個單位的同事,一位姓劉,一位姓康。

 

李野點點頭表示明白,這兩位是來提條件的人,要不是他們,估計這個茶話會都不會召開。

 

而當茶話會開始之後,這兩個人基本上都不說話,好似只把耳朵帶了過來,卻把聲帶給落家裡了。

 

【這是監軍嗎?】

 

趙教授和吳教授溫和的表達了雙方合作的意願,並且表示研究所的設備條件不錯,以前曾經有過各種研究成果云云。

 

但郭天永這邊就咬住一點不放——民用產品的研究,離不開工廠和市場的支持,所以研究地點必須在昌北這邊,並且必須嚴格遵守雙方議定的技術保密協議。

 

雙方你來我往,笑語晏晏的一團和氣,一副把扯皮進行到底的樣子。

 

最後眼看就要到吃飯的時間了,那位姓康的中年人才道:“我提個問題吧!

 

你們把我們這麼多的科研工作人員聚集到這裡,讓他們研究縫紉機這種低端項目,不覺得是大材小用嗎?他們本來應該把精力用在高精尖的項目上,現在卻私自”

 

“嗨嗨嗨,康城你說話注意點兒,什麼私自不私自的?大家是利用休息時間來幫助人家技術攻關的。”

 

趙教授沒有等康城把話說完,就很不高興的打斷道:“單位裡那麼多人,高精尖的項目不是有人在搞嗎?

 

我們又不是研究什麼飛機大炮,你至於那麼嚴肅嗎?再說了,你也說縫紉機是上不了檯面的低端項目,他們用星期天的時間掙點小錢給老婆孩子買件衣裳,就不要那麼計較了嘛!”

 

“.”

 

名叫康城的中年人顯然很害怕趙向初,被懟了也不敢發怒,非常的尷尬。

 

而且看看周圍人的眼神,他明顯有犯眾怒的跡象。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趙教授和吳教授的徒子徒孫掙點小錢不容易,

 

就八十年代初的情況,外來投資的商人,其實膽子還挺小的,萬一港方害怕“上綱上線”,以後停了雙方的合作,那還去哪裡這麼舒服的賺錢?

 

就這賺錢的環境,你不來有的是別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