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隨流雲 作品
第778章 有利潤,才有支持你的動力(第3頁)
“但是在去年,昌北機械廠開始進行質量管理改革,他們根據我們內地的現有情況,採納了iso質量標準體系的部分相關要求,
然後在今年,同樣的生產車間,在不增加設備、人員的情況下,產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次品率卻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旦生產環節出現了問題,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開會研究是誰的責任,因為大家都知道是誰的責任,就是普通的工人,也知道是誰的責任。”
李野說到這裡的時候,看到臺下的朱司長等人明顯意動了,
像閔蕾那樣乾巴巴的講標準,大家根本就沒有代入感,而李野直接擺出了例子,就等同於明晃晃的告訴現場的所有人——只要你們進行管理改革,增加的利潤相當可觀。
要知道國企每年都是要給國家按比例上繳利潤的,上繳的利潤多了,那就是很多人向上升遷的成績。
你能給大家提供成績,大家才有動力支持你不是?
要不然誰願意給自己找事兒幹?不需要背責任的嗎?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縫紉設備行業打聽一下,昌北牌工業縫紉設備的質量和口碑,在這幾年是不是越來越好?”
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去長平參觀一下,就可以證明我所言非虛謝謝大家。”
“.”
李野最後的這兩句話,聽起來有些“年輕氣盛”。
你們要是不相信我,可以去昌北機械公司看一看嘛!左右就幾十公里。
但是李野的話講完之後,現場安靜了幾秒鐘,掌聲就迅速的響了起來,而且非常熱烈。
因為李野說話實在。
大家也許沒去過昌北機械廠,但是企業內的扯皮現象,這些領導哪個不知道?
就像方山汽車配件廠送來的那些殘次品車燈,到最後扯來扯去誰也不承認是誰的責任,到最後乾脆扣了方山那邊的尾款了之。
而輕汽公司組建一年多了,港資、中糧和內地都已經注入了大筆資金,但是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就跟拿錢打水花似的。
但是你看看人家昌北機械廠,短短三年的時間,投入回報率都多少了?
人家能改?我們怎麼就不能改?
如果在進行管理改革之後,可以解決這些內耗現象,那就值得一試。
非常值得。
(本章完)
然後在今年,同樣的生產車間,在不增加設備、人員的情況下,產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次品率卻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旦生產環節出現了問題,他們根本就不需要開會研究是誰的責任,因為大家都知道是誰的責任,就是普通的工人,也知道是誰的責任。”
李野說到這裡的時候,看到臺下的朱司長等人明顯意動了,
像閔蕾那樣乾巴巴的講標準,大家根本就沒有代入感,而李野直接擺出了例子,就等同於明晃晃的告訴現場的所有人——只要你們進行管理改革,增加的利潤相當可觀。
要知道國企每年都是要給國家按比例上繳利潤的,上繳的利潤多了,那就是很多人向上升遷的成績。
你能給大家提供成績,大家才有動力支持你不是?
要不然誰願意給自己找事兒幹?不需要背責任的嗎?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縫紉設備行業打聽一下,昌北牌工業縫紉設備的質量和口碑,在這幾年是不是越來越好?”
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去長平參觀一下,就可以證明我所言非虛謝謝大家。”
“.”
李野最後的這兩句話,聽起來有些“年輕氣盛”。
你們要是不相信我,可以去昌北機械公司看一看嘛!左右就幾十公里。
但是李野的話講完之後,現場安靜了幾秒鐘,掌聲就迅速的響了起來,而且非常熱烈。
因為李野說話實在。
大家也許沒去過昌北機械廠,但是企業內的扯皮現象,這些領導哪個不知道?
就像方山汽車配件廠送來的那些殘次品車燈,到最後扯來扯去誰也不承認是誰的責任,到最後乾脆扣了方山那邊的尾款了之。
而輕汽公司組建一年多了,港資、中糧和內地都已經注入了大筆資金,但是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效益,就跟拿錢打水花似的。
但是你看看人家昌北機械廠,短短三年的時間,投入回報率都多少了?
人家能改?我們怎麼就不能改?
如果在進行管理改革之後,可以解決這些內耗現象,那就值得一試。
非常值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