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四章 詢問(第3頁)

 額,見笑,見什麼笑,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好吧,這些學識自己只能聽懂一半是什麼,另一半自己都還未聽懂是何學問,這小子該不會是在某面前顯擺自己的學問吧。

 李瑜不由帶著懷疑和委屈的目光向楊清望去,楊清也不知道這位李縣尉這是什麼表情,只得無辜地回望過去。

 嗯,看來是我想多了,多麼單純而又真誠的眼睛,李瑜啊李瑜,難道你的心靈經過宦海沉浮多年已變得這麼不堪了,怎麼會懷疑這至誠後輩的心思。

 “原來尊師竟然是位隱士高人、飽學鴻儒,看來明之所學非小啊。”李瑜又道:“只是明之,五經我還知曉,但四書、火候和丹訣是什麼學問,某怎麼從來沒有聽過?”

 “額,四書是家師對《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經典的合稱,家師又將四書常與五經並稱。至於火候丹訣則是修仙問道的訣竅。”楊清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令師真是天下奇才啊,不知令師在何處,我可以請族中長輩向朝廷舉薦,為令師授官。”合稱四書五經,妙啊!火候丹訣一聽就很玄妙,不愧是山野逸士。

 楊清回謝道:“多謝縣尉好意,家師隱居多年並無出仕之心,清離開江州之前,他老人家已經外出雲遊不知去處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這位老師在哪,沒騙人。

 “唉,那真是可惜,這等高人竟不能為朝廷所用,真乃國家之不幸也。”

 對上了,這才符合隱逸高人的做派,聽說諸葛丞相當年在襄陽求學的老師們也是這般不願出仕。不過幸好老師不在徒弟在,這位楊明之看來學的本事也是不少的,如果此人能為國家所用也是極好的。

 兩人一路上繼續談天說地,一個是家學淵源、經義精深,一個是見多識廣、觀點獨特,倒也相談甚歡。憑藉著後世的知識和見識,楊清不經意間展現出對儒道法等諸家學問的獨特見解也令李瑜耳目一新,他又撿了些能說的、好理解的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說給李瑜聽,更令李瑜讚歎不已。

 “楊清果然得到高人傳授學問,不過經義看來他的確是沒有細細研之,好多典故他竟然都不知道。此人學問一個精字恐怕現在還稱不上,不過一個博字是名副其實的。”經過兩人後面交談學問,李瑜最後一絲懷疑終於散去。

 “明之,看,那就是成都城。”原來,眾人已然到了成都城下。

 望著那雄偉的城牆和高大的城門,楊清知道自己終於來到了季漢的心脈所在,縱使他是後世之人也不由感到心潮澎湃。不,恐怕後世之人來到此地想到會見到那些歷史長河中傳唱不已的人物,心潮起伏才是正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