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舒窯(第3頁)
舒慶春不厭其煩的為兩人講述,盧林此時聽得就認真多了,舒家窯擅長燒製黒釉、白釉,尤其是黒釉,曾經的【木葉天目盞】和【剪紙貼花盞】都是獨一無二的。數十年前李家窯千方百計偷學了【木葉天目盞】的技藝,而逐漸起勢,舒家這數十年人才凋零,直到十餘年前,舒家痛定思痛,挑選了不少優異的弟子安排去各大窯學藝,如今都藝成歸來了,想重整舒家窯再現昔日輝煌,林老闆找來是個契機,於是就來了林戴裡。
【木葉天目盞】是精選鮮樹葉巧置盞底,細施彩釉,輔以窯變燒製而成,盞地純黑如漆,葉形自然美觀。脈絡清晰生動,若注水於盞中,陽光照射,葉片栩栩如生,絢麗奪目。【剪紙貼花盞】把百姓家常用吉祥圖案、祈福字樣紋飾幾經施釉,然後高溫燒製而成,盞地似雲霞、細雨、火焰、紫、黃、藍、綠交相輝映的色相,異彩繽紛。
舒家如今重拾了這些技藝,還更進了一步,主要還是得益於去了景德鎮的那些弟子,景德鎮窯師中其實有不少是永和人,來到景德鎮後留在了這裡,其中就有舒家人,得知舒家窯如今的變故和景況,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傳授給了這些弟子;這些弟子回來後對於祖傳下來的瓷玩也都從家族記載中發掘出來了。
看著多寶閣中擺放的那些燒製出來的鸞鳳、彩蝶、奔鹿、鴛鴦……等飛禽走獸,盧林覺得如今的舒家能夠燒製出他在東南各國見到的各種瓷器,而且可能更為精美。對於當初在永珍、蘭納等地見到的八方燭臺、方流執壺、雙耳扁壺、網格紋狀蓋皿、花澆、壇盞、三足香爐等物品盧林沒買,只能大概描述給舒慶春聽聽了,至於那邊常見的龍、象這些形狀圖案,他走鏢帶回物品中有不少形態各異的圖案。
盧林和郭武聽了近一個時辰的講解,對這燒窯也有了一些瞭解,倒是和鑄造有些相似之處。燒製瓷器第一步就是製作胎坯了,製作好了胎坯後接著就是上釉,再將上好釉的胎坯放置在匣缽中待燒;然後就是檢查窯,每次燒窯後窯都會有不同的損壞,窯磚斷裂,就要重新更換,再用耐火土、黃土合好,開裂的縫隙,也要將其重新塗抹;這些都準備好了後就是由把樁師傅來滿窯了,這個就很見功底了,一窯陶瓷的好壞關鍵就在於此了,匣缽堆放不合理整窯就廢了,把樁師傅還需要用稀泥將縫隙連接,讓這些匣缽成為一個整體,這些完成後把樁師傅就要封閉窯門了,接著就點火燒窯了,這其中碳柴的添加溫度的控制都由把樁師傅來把控,最後熄火開窯也需要把樁師傅把控。開窯後,先將燒成的瓷器取出,之後再取匣缽。打掉墊餅,再用竹片或是細沙磨光露胎處,這樣瓷器才算完成。
至於瓷器上釉的區別,舒慶春也講了一下,釉上彩表面平滑、不褪色、經久耐磨;釉下彩繪製的紋樣突出釉面,摸起來比較有手感,沒有釉下彩光滑。釉上彩需經兩次燒製,而釉下彩需一次燒製。盧林不懂這些,但是剛才看過窯師的製作也覺得這一行有一行的門道,不容小視。
回到客廳後,盧林講自己所想和舒慶春簡單說了一下,舒慶春聽了極為歡喜,滿口應承了下來,盧林說等郭文成親後就送來圖樣讓舒家窯燒製看看。對於舒家窯盧林的觀感還是覺得不錯的,舒慶春這人也不錯,大致是沒有問題的,就等看最後舒家窯燒製出來的瓷器如何了。至於瓷器的售賣盧林說龍城那邊他可以包攬下來,舒慶春聽了欣喜得很,果斷說讓盧林得利兩成,而且龍城的售賣他不參與。
這一說,一下午就過去了,盧林看了看時辰,已經是酉時過半了,連忙向舒慶春告辭,和郭武匆匆趕去曲風的院子。到了後,果然是有些晚了,眾人都在吃了,盧林和郭武入席後向眾人致歉,倒是王文英聽郭文說盧林還會做菜,起鬨讓盧林去做了一份天寧豆腐,這些沒吃過的嚐了後都對盧林誇讚不絕。盧林聽得臉紅,趕緊解釋說只會做這個菜,其餘的都上不得檯面。
眾人在這吃飯,唯一不在的人是曲風了,曲風這幾日除了早飯都沒在家吃,聽說劍今日下午已經鑄好了,在會客樓那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五大派五大世家後來的見了後都感嘆不已,曲風知道自家請客,想回來卻不得,在那邊被人拖住沒法回來吃飯。
時至今日此時,該來都來了,侯師兄、羅師兄他們在會客樓那邊忙個不停,迎賓樓都住滿了,連青梅客棧預留的房間都住滿了,只有郭文中午吃飯的時候到客棧留了五間房給嬰寧他們住,不然也都住出去了。
吃過晚飯郭文就說一起去看戲,他之前已經交代安排留了前面第一排位置,上午嬰寧他們過來的時候沒注意那邊戲臺的變化,王文英來了兩天也沒去看過,都高高興興的一起去了。戲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是前天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後數百人看完都鼓掌歡呼,雖是深夜,卻也是歡聲雷動,一片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