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八十五章 舒窯(第2頁)

盧林便拉著郭武出去了,出來後郭武問道:“小林子,你要帶我去何處?”

盧林說道:“去舒家窯看看。我聽鍾小山說舒家窯的人帶著瓷器去過少林寺,是找你牽線搭橋的。”

郭武說道:“夏天的時候來的,我也沒做什麼,就是領著他們去見了俗世堂的首座而已。”

盧林說道:“小武子,你去了臨江鏢局覺得如何?”

郭武咧嘴笑道:“當初我們在淨居寺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想法的,那時候還早,就是這般說說而已,沒想到他們出來後還真做到了,捎帶上了我,有模有樣的做得很不錯。”

盧林說道:“前些天我回來的時候和他們說過去龍城走東南鏢的事情,到時候合適就讓他們去走鏢看看,去那邊帶著瓷器去賣了再買東西回來,我們這去舒家窯看看,若是舒家可以燒製出合適的瓷器來,先去龍城那邊開個鋪子賣賣看,以後他們去走鏢就可以直接從這邊帶瓷器過去了。”

郭武說道:“我聽俗世堂的師傅們說舒家窯燒製的的東西還不錯,價錢不貴。後來也打聽過了,那李鶴林家的人就是受人慫恿在觀禮時問出少林寺收不收弟子的事情,具體原由不清楚,多半李鶴林家想的是藉機讓李鶴林去少林寺,然後搭上這路將他李家的瓷器賣到少林寺去。夏天舒家窯的人來了後,李家窯基本就沒什麼戲了。”

盧林笑道:“這些不管了,聽鍾小山說你去了少林寺就找李鶴林打了一場,贏了他,如今他見了你都繞道走了。”

郭武豪氣道:“那是,這氣憋在心裡兩年多,出了就順暢了,如今我也不去找他麻煩,沒意思,兩個李鶴林也不是我的對手。”

盧林摟著郭武的肩膀說道:“可以啊,小武子,如今有點底氣了。”

郭武撇了撇嘴說道:“不是還比不得你,等過兩年再說。”

兩人邊走邊說,沒多久就到了舒家窯,兩人報了姓名,舒家窯的人聽了趕緊恭恭敬敬的迎了二人進去,這邊舒家窯的家主舒慶春聞訊急忙趕來,上次去少林寺就是他去的,見到郭武熱情得很,郭武簡單說了一下來意,舒慶春聽了大喜,連忙感謝道:“盧公子,你這是給了我舒家窯天大的富貴啊。”

盧林說道:“舒老闆,這事是好事,但是也要你舒家窯能夠有這本事才行。”

舒慶城春說道:“盧公子說的是,我這就領二位在我舒家窯中觀看一二。”說著就起身帶著盧林和郭武去了燒窯之處。

當初林戴裡被王文英謀劃後,林老闆就帶著郭文去了永和鎮多次才將舒家說動,下了決心離開永和鎮,把大部分師傅和工匠遷離吉州窯到林戴裡來了,那邊只留了兩座窯少許人員在這裡燒製一些普通常用瓷器。當時林戴裡真可謂是一窮二白,只有這一大塊地,一切都是未知,哪有如今的景象。林老闆雖說給了地佔了舒家窯兩成,但是舒家能夠來就是對林老闆對林戴裡最大的支持,這份感激林老闆沒忘,也堅持當初王文英的謀劃,對舒家窯是鼎力相助。

從進了舒家窯盧林就留心這裡的情況,舒家窯雖然靠近山腳這邊,偏僻了許多,但是獨佔方圓近兩裡的地盤,依山而建,如今開拓建造使用也只有方圓五十餘丈,周圍還有很大一塊未曾開拓。舒家窯大門前立起了一個大照壁,進來後修有四十丈的石梯一直到會客廳,石梯兩旁蓋有一排排的房屋,房屋後就是各種圓形土窯,舒慶春邊走邊講述這些都是燒製常用瓷器的圓窯。

走到山前,就是一座座各種各樣的長窯了,依照山坡而建,長窯的長短不一,短的有十餘丈,長的有三十餘丈,進去後窯門、火膛、前室、後室、煙囪這些都各不相同,盧林和郭武不太懂這些,舒慶春講述得就簡單明瞭,沒有去細緻說。這些長窯都是築造方便,裝燒量大,出貨量高,燒製起來升溫、降溫都很快。

各種長窯形式不一,作用也不一樣,燒製不同的瓷器。細分下來,有些窯適合焙燒胎體較薄、高溫下釉黏度較小的青瓷;有些節省碳柴,適合於燒製黏度較大的白釉瓷器;還有些可以燒製多種坯釉,多類品種瓷器可一次燒成,燒成時間短,是多室窯,燒完第一室後接著燒第二室,第一室冷卻後熱氣散了出來,可以給其它各室起到預熱作用,接著第二室也是如此,就地取材,廢氣利用來預熱,節省了碳柴原料,溫度也更高。

舒慶春說起這些來興致高昂,各種窯更是不一而足,盧林和郭武也都是聽個新鮮。只是說到窯爐的用火,分為直焰窯、倒焰窯、半倒焰窯、平焰窯等,盧林有些興趣,多請教了舒慶春一些燒窯用火之道,覺得可以借鑑用到鑄造之中去,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最後來到展示廳內,盧林眼睛一亮,房間有三丈見方,四周擺了一圈形狀各異的多寶閣,上面擺放著各種精美瓷器,中間擺了一圈五個圓形多寶閣,擺放著:碗、盤、杯、碟、盞、壺、盆、洗、罐、漏斗、渣鬥、缽、瓶、爐、缸、筆盒、硯滴、水盂、鏤空香薰、花盆、盆託;各種顏色:甜白、影青、天青、寶石藍、鮮紅、紫金、澆黃、灑藍、孔雀綠、瓜皮綠青花、釉裡紅、醬彩、鐵紅彩、礬紅彩、釉上綠彩及黃地填綠釉彩等,搭配起來相得益彰,看著就令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