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198/198282/124739741.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江湖十三之風起-第一百章 斥候(第3頁),舞昺十三么,月如中文
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章 斥候(第3頁)

 三月二十四日一早來到學殿,六掌派沒來,王侍郎和馬侍郎將這個月的膳食用度發放了下來,多了六百文了,同時也發給眾人一本小冊子,關於斥候的,今天上午也不講什麼,就由眾人看這冊子,不明白的地方上來問就是,兩位侍郎坐在上面喝茶看書。

 一上午盧林都是認真看這冊子所記載的斥候之事,昨天聽金良他們說過,看起來也容易多了,斥候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探查前方軍情,更多時候是每日去探查前面的地形地貌尋找到適合安營紮寨的地方,讓大軍到達後能夠把營寨迅速安扎好,在天黑前防禦佈置好,以防敵軍突襲;這種事情在這幾個月王侍郎和馬侍郎講戰例時多次提及過。

 大軍行動數以萬計,萬人大軍也是要數里方圓來安營紮寨,不可能隨意安營紮寨的,所需之地也是極大,十萬大軍所需那就至少需要一個廬陵城大小的地方來安營紮寨,這種十萬大軍出征之事不多,盧林想起當初去走東南鏢,遇見梧州大軍兩萬五千人馬駐紮在憑祥峒山間,層層疊疊的大軍帳篷,那聲勢極為壯觀;這十萬大軍是四倍,更是何等聲勢了。

 真正兩軍交戰前,那派遣出去的斥候就更多了,至少是數十支斥候小隊從各個方向去探查,每隔一兩裡一支,互相保持聯繫;這大戰勝負一半是在斥候了,斥候打探的情況是主將做出決斷的依據之一,這消息的準確與否就決定了後面的大戰的結局了。

 雙方斥候遇見了,那都是生死搏殺,越是前面遇見越是廝殺得厲害,都要把對方截殺,不讓最前面的消息傳遞回去,斥候遭遇都是盡力保護傳訊將消息傳遞回去,也都是優先擊殺對方的傳訊兵;後面的斥候若是長時間沒有得到前面斥候傳回的消息就知道肯定出問題了,也要及時安排傳訊回去。

 除了盧林前面學過的旗語、手勢手語以及燃放烽煙傳訊,這都是看得見的;還有一種就是鼓聲,在夜裡傳遞消息就是用鼓聲,至於遇見大風大雨打雷閃電的天氣,那什麼旗語、鼓聲、烽火都沒有用了,只能趕緊騎馬快速回去了。

 旗語、手勢手語在白天是很好用的,很隱蔽,安全有效;烽煙傳遞的距離最遠,但也容易被人敵人看見,鼓聲也同樣容易被敵人聽見,暴露位置,只是在夜裡不得已用之,這些都有不足之處;看過這些盧林很理解當初金良和魚小容為何當時對千里鏡極為重視了,魚小容是直接準備去找三嬸了。

 有了千里鏡探查可以更遠,看得更清楚,斥候也更安全了;兵法戰例聽了許多,斥候有時候也會被地方的疑陣迷惑的,常用的探查方法也容易被人所利用;炊煙法:士兵行軍打仗需要吃飯,而做飯時會產生炊煙;這在孫龐相鬥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就用過減灶誘敵,反殺了對方,這都是利用與反利用了。

 再有營地推算法:軍隊行軍時需要安營紮寨,每個帳篷能住的人數是固定的,可以推斷出來大軍的大致人數的,夷陵之戰劉玄德就是如此敗了的;但是疑陣中就是反其道行之,故佈疑陣的,平常十人二十人的帳篷都是空無一人的,只是假裝有大軍。

 還有看旗幟的,一般軍中旗幟都是有嚴格標準的,不能隨便立,大戰需要士氣,旗幟一般都是很關鍵的,所謂旗開得勝,那是相當鼓舞士氣的,但若是真的遇見不同緊要情況都是隨機應變的,什麼大張旗幟故作疑兵撤退的;什麼丟盔棄甲扔下旗幟不管,誘敵深入的……種種都有過戰例;凡事不能拘泥於其中不知變通,這都是對主將臨陣決斷的考驗。

 以前盧林聽那些說書的經常說的就是,兩軍對壘,各派大將上陣拼殺,得勝一方大旗一揮,戰鼓一擂,就是幾十萬大軍掩殺過去什麼的;以前聽得心潮澎湃,如今明白那是不可能的,都是誇大其詞了,雙方能夠有一萬兵馬這樣衝殺都是了不得的大陣仗了,那些動不動幾十萬大軍都是虛報的,有時候是震懾敵人造成壓力,其實就是幾千兵馬廝殺了。

 想想西關這邊才多少兵馬,這些天聽六掌派講述親歷的戰事,除了攻城之戰,很少再有上萬人的大戰役,雙方這數十萬人馬的損失都是一場一場的戰事累計起來的,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左右;西關城內城外城連在一起也容不下數十萬人馬的,神都、洛城、揚州、龍城這等大城才有百萬人口,西關城遠沒這麼大,怕是四五個西關城也不一定能夠容下百萬大軍的。

 至於廟堂之上對戰事的判斷,多是靠用間諜;兵法雲: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盧林對於這些只是看了知曉一些,並沒有太多興趣,太多彎彎繞繞的事情,覺得自己做不好這樣的事情,只能感嘆那句:兵者,詭道也。在冊子後面還看見獨立斥候一說,就是一個人單獨去探查情況,倒是頗有些興趣。

 午時二刻,王侍郎告訴眾人下午再來學殿這邊;等到下午六掌派來了,看了看他們組建的隊伍的名單後,說道:“讓你們組隊是為了讓你們更好的配合,孤軍作戰之事很少,都是協同作戰,需要各方配合,這後面幾天就是安排你們互相分開來配合演練看看。今天下午就讓金良他們先給你們演練一下斥候的配合,你們學了之後,輪流來到隊長;明日再來安排戰術配合演練。”

 六掌派說完,王侍郎和馬侍郎就讓眾人都去了學殿前面空曠處,先讓金良他們這隊演練起來,他們觀看著學了一個時辰,然後各隊輪流換隊長體驗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