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尋親(第2頁)
二十年前越州大旱,遍地災民,自己的爺爺盧老夫子應該是知曉情況的,而且自己的父親得了癔症,在汀州一帶怕是娶不到親的,為了自家香火延續,因此想到來這海邊了;不然的話,不是大旱災年,平常人怎麼可能讓子女遠嫁呢?從汀州到這一帶海邊有六七百里,尋常百姓來回都是極為不便的。
爺爺盧老夫子對此事諱莫如深,也沒和三叔說過什麼,這本就是不太光彩的事情,一個頗有名聲的老夫子,做了這種事情,也是難以啟齒的,雖然是你情我願,自己爺爺也有趁火打劫之嫌,傳出去就不太好聽了,一世聲名也會毀於一旦了。
盧林想到了這些,就仔細問了問這林姓漢子附近的一些情況,對於鄭溪厝告訴他的那些情況,應該沒多少用了,那些地方鄭溪厝和嚴振泉都是去招納過災民的,能夠招納的都招納到瀛洲去了,自己母親家這漁村怕是沒有遇見鄭溪厝他們的,是和自己爺爺搭上了的。
約莫過了一刻鐘,盧林謝過這林姓漢子,繼續前行,這附近二十里左右的情況這漢子都算了解,二十年前這漢子也是十里八鄉的好後生一個,不然也不會活到如今,這一帶是沒有林姓人家嫁了女兒去汀州,或者說是沒有汀州人來這邊買賣女子的。
多瞭解了一些情況,盧林找尋起來也多了一些方向,只是一連三天都沒有獲得任何有用的消息,不過對於這些漁民和越州的情況多了一些瞭解,林姓應當是越州一帶第二大姓了,比林姓更多的是陳姓,號稱是:陳林半越州、黃鄭排滿街。
越州陳林黃鄭等大姓宗族祖上都是北方大族遷徙過來的,千年前的王朝末年,天下大亂,胡人侵亂中原大地,士族公卿相繼南逃,世家大族也都紛紛舉族南遷,史書記載是有數百萬人之眾;傳說是陳姓、林姓、黃姓、鄭姓這四大姓宗族為主,先入越州建安、冶城定居,而後漸向溫陵、鷺島沿海擴散。自此後千百年來數次動盪,都有世家大族不斷南遷,史書記載稱之為衣冠南渡。當時北方中原繁華富庶,南方地廣人稀,北方世族大家的南遷,也造就了南方繁榮昌盛。
這些都是盧林這三天得知的一些情況,很多都是漁村村民家中族譜記載;盧林也看過一些,都是差不多文字:時序越千年,胡人亂華,朝綱傾裂,戰禍頻仍。生靈塗炭,顛沛遊離,人慌慌而遊走,風颯颯以南遷,舉家攜兒帶女,跨黃河、過長江,萬里遷徙,天遠路長......
盧林看過是覺得有些不太可信,他在書院曾經聽夫子說起過千年前衣冠南渡之事,當時應該是留在江左兩淮一帶,江右這邊也僅僅是到了廬陵城一帶,再往南就晚了,都是走江右水路,水路在廬陵南邊惶恐灘一帶可謂是極為艱險的,至於越州則應該是更晚了;千年前這邊山高林密的,可沒有如今這般景象,很多地方路都沒有,不會一下子就跑到這邊來的,數百萬人如何遷徙得過來,吃的都不夠,還不要餓死大半在路上了?這是逃生還是尋死?
不過這些族譜記載大多提到了蓼城,言及祖上都是衣冠南渡、根在河洛,南遷世家大族大多是先在蓼城落腳,蓼城可謂是衣冠南渡的肇始和集散之地,位置是在中州東南,楚州西北,北有淮水南有大別山脈,是個停留暫歇的好地方;這個說法盧林是相信的,姜家所在西九華山一帶就隸屬蓼城管轄的,他曾經聽姜星冉說過一些;等這次回臨江坊再去神都就要先去姜家一趟的,到蓼城再瞭解一下。
盧林想著自家爺爺在汀州,祖上怕也是南遷過來的,北邊范陽有盧氏大族,也不知道有沒有族人南遷,有沒有淵源,隨後盧林想到,這都過去千年了,還什麼根源不根源的,有些人喜歡認祖歸宗,這些漁村裡保留族譜,看那些記載多有攀附之詞,也不可信;幾十年的事情清楚,再遠了就不知道了,扯不清楚了,自己過好了就行,別沒事給自己找事。
那爛陀僧伽藍被覆滅了,九華山小廟和【三絕武聖】都是那爛陀僧伽藍的傳承,也都沒有一心想著光復那爛陀僧伽藍,三叔說傳承在,延續下去就可以了。這一趟能夠找到也好,找不到也罷,盧林想明白了,自己盡力了就行,心情也沒有那般迫切了。
五月三十這天下午申時,到得冶城南面一百餘里的長邑玉融山附近,在一個叫做破寨的小漁村,距離海邊一里左右,盧林終於打聽到了一些消息,據村中村老說,當年是有一林姓人家,二十年前有一女,年方十七聽說是嫁去了汀州,當時家中還有一個兒子十一歲。
盧林聽得這說法,心中頓時一陣激動,奉上一吊銅錢,請那村老詳細講述,老人姓吳,六十有餘,說及當年的事情感慨不已,說道:“那年大旱,村寨中本有五百餘人,年底就只剩二百人不到了,老弱病殘近乎死絕了,我那老妻也是死於那時的;那戶林姓人家,不知怎麼尋了門親事,將女兒嫁出去了,得了些錢財,度過了災年,但是家中祖孫三代五人,兩個老人還是死了,父母帶著兒子活了下來。”
吳姓老人見盧林問得這麼仔細,又給錢,納悶問道:“你這後生與林家有什麼關係?”
盧林連忙說道:“阿爺,我是江右人氏,有個朋友姓盧,在汀州,我前些日子去汀州見過他,他聽得我要來這邊,就託我順道來打聽一下。”盧林記得初見陸姨的時候,陸姨說自己像父親,就如此說了。
老人嘆了口氣,說道:“還打聽什麼,那戶人家十五年前就沒了蹤跡,宅子也空了十五年了,姓盧,當年好像是個姓盧的老爺子來接的人,二十年來也沒見那林家姑娘回來過。”
盧林聞言心中一沉,問道:“十五年前就沒了?阿爺可知是什麼原因?”
老人說道:“我也不是很清楚,那天我也出海了,回來後聽說的,他們一家三人也出海打魚去了,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盧林心存僥倖的問道:“阿爺,他們會不會去了瀛洲?”
老人說道:“這怎麼可能去瀛洲,我們這小舟,去往海壇島那邊風浪大一些都會傾覆的,遇見風浪,命大的順水逃到海壇島再回來,可從沒有聽說能去瀛洲的,那天我是先回來了一兩天,運氣好,躲過了一劫,後來海上是起了大風浪,不止林家,還有楊家父子二人也出海了,和林家人一樣,再沒回來,只是楊家還有一老一幼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