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舌戰(第3頁)
歷史系的老師們當然不甘心被鍾躍民這樣質疑他們的教學水平,於是紛紛向他提出質問:“鍾老師,今天我們來這兒可不是聽您給我們講這些的,而是想讓您解釋一下,為什麼會覺得我們沒把學生教好,學生也沒學好呢?”
面對眾人的責難,鍾躍民只是無奈地笑了笑,然後回答道.“既然咱們要談論歷史,那就不能僅僅侷限於歷史本身。關於‘物理’一詞,我之前已經講過,它並非源於日本。上節課的時候,我提到過,‘物理’這個詞最初出現在美國傳教士盧公明所編纂的《華英萃林韻府》中。那麼,請諸位老師告訴我,這與日本又有什麼關係呢?”
歷史系的老師們面色微窘,鍾躍民卻彷彿未察,繼續他的話題,語氣平和而充滿洞見。
“這個誤解,確實普遍存在。許多人不知,日本的明治維新,其實是從中國借鑑了對西方詞彙的漢語翻譯。至於為何日本會選擇漢字作為橋樑呢?”
鍾躍民老師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又不失嚴謹地說道.“說起來,咱們中國的洋務運動,那可是比日本的明治維新要早上那麼一丟丟呢。咱們有京師同文館這樣的高端翻譯團隊,專業、高效,那可比日本那會兒的‘散裝’翻譯強多了吧?”
鍾躍民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得意的笑容,接著,他繼續說道.“雖然晚清時期,咱們國家整體上是落後的,但別忘了,咱們可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哦。科舉制度下的儒生們,雖然常被貼上‘頑固’的標籤,但正是這批人中的佼佼者,最早喊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引領了向西方學習的風潮。這些歷史細節,各位老師,你們應該比我這個門外漢要清楚得多才對啊!”
其實在洋務運動時期,國內已經出現了許多專業的翻譯機構,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有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海軍衙門、稅務總司、京師大學堂編譯館、上海的南洋公學、北洋官書局等等。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翻譯機構分佈在全國各地和各個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如今常用的很多科學名詞,實際上是由江南製造局及其附屬的翻譯館首先確定並使用的。例如,“化學”、“物理”、“生物學”等等這些詞就是由該館所創,並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對西方知識的引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使得許多中國人也開始相信這些知識和技術來自日本。
甚至到了後世,仍然有不少人認為這些詞彙是從日文中翻譯過來的,而中國只是借用了它們。
但事實上,恰恰相反,這些詞彙最早是由中國翻譯家們創造出來的。後來被日本借鑑過去,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悲哀。
其實日語翻譯是慘不忍睹的,比如,悲催的‘雅蠛蝶’永遠不會被賦予漢語的靈魂,最終於的命運可想而知。
歷史系的老師們很尷尬,被鍾躍民這麼一說,他們有點兒無地自容。鄭桐的眼珠子轉了轉.“鍾老師,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你還是我們歷史系考古專業的老師吧!咱們這可是學術交流。”
“鄭老師提醒得對,我們確實是在進行學術交流。”
鍾躍民的聲音溫和而有力,他環視了一圈教室,繼續說道.“每個人的觀點和見解都是寶貴的,正是這樣的交流碰撞,才能促進我們學術研究的深入和發展。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共同推動學術的進步。”
“我操,鍾老師要不要這麼牛逼?”一個學生忍不住感嘆道,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周圍同學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鍾老師這是全能啊!”另一個學生興奮地說,他的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鍾躍民的崇拜。
在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結束了這場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