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大明學科建設(第3頁)
只要儒門地位不變,孔尚賢瘋了心才會跳出來。
朱國祚則率先點頭:“今日聽得陛下分解,豁然開朗。如此一來,禮部管著天下僧道,其實也合乎學問大道。”
他是皇帝親自拔擢、前途無量的人,而且迅速從禮部職責上找到了好理由。
連如今生命力依舊旺盛的道門、佛門學問都被攏括到了這個體系下,對儒門來說有什麼壞處?
反倒是天下僧道聽聞之後會心中不安。
申時行本以為皇帝設太常寺、說出了尊崇文教是因為文教有用這樣的話之後,在太常寺要強調的只是學以致用。
現在皇帝卻拿出了更具體的方向,這讓申時行依舊思索著其中的變化。
眼看皇帝望了過來,申時行開口回答:“臣雖忝任太常,但於學問上遠遜於諸位學士。陛下,若是這樣做,將來是不是還會再效古法,分科取士?”
“能不能到那一步,當然還是看諸多學科裡有沒有傑出幹臣。至少,百家苑是個嘗試。在百家苑有成之前,科舉又何必去動它?”
朱常洛的答案讓申時行為之鬆了一口氣,怕就怕一下變得太多。
但他還是繼續謹慎地問了問其他四個在場的太常學士。
四個人當中,三個心學,只有方學漸一個更重理學。三個心學裡,李贄和焦竑還都是倡導“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泰州學派,他們都是講究“致用”的。皇帝的主張,對他們的胃口。百家苑更偏重實用雜學,當然會讓更多往日不得出頭的偏才有一席之地。
呂坤也只是略有失落,太常寺不是一個大儒群集、可以相得益彰專研大道的場所。皇帝要採取的方式,在他看來有取巧之嫌,失了根本。
而方學漸就有些不同了。
首先他師從耿定向,是前年被問罪的耿定力的親哥哥。
另外他隨有心學之中王門的背景,但現在更趨向於用理學調和心學。
其實從這闢庸殿中各個大儒的學術主張來看,如今的儒學本身分歧就很多,方學漸本人目前正致力於調和這種分歧,希望找到屬於他的“大一統理論”。
因此他就說道:“臣以為,分得越細,分歧越多。陛下固然力圖實用,但只怕主幹不存,亂說紛紛,最終反倒失而不得。”
“若如此,罪在朕躬。”朱常洛不以為意,“天下大儒,也不是盡數應徵而至。儒學傳承這麼久,朕對學問大道的信心很足。朕以為,兼收幷蓄、積極經世濟民,這才是儒門立身之本。”
方學漸沉默了一會,隨後彎了彎腰:“臣領會了。”
他也沒有離開。
太常學士裡,心學已經大半邊,也不能全無理學的身影。
他都只算半個。
既然皇帝已經決意這麼去做了,在朝調和,比在野坐守要有用。
只他一個還不夠。
方學漸打定主意,要去信一些摯友,說明情況,讓他們不要隱而不出。
心學本就很亂了。還分出許多學科,一定更亂。
朱常洛只把麻煩丟給他們,對於他來說,學問流派亂起來似乎更方便地方上的士紳戰隊,找藉口開闢新的戰場,試圖營造什麼“動搖國本”的局面。
反正他只用先把私貨塞進去,先借學問大道的探索為一些人鋪一條道路出來。
他相信偌大的華夏,絕不缺人才。
只不過以前悉數以儒學經義取士,其他雜學方面有專才的,埋沒得太多。
譬如說……朱常洛已經意外地看到太學小學苑的名單之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