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 作品

第221章、大明學科建設(第2頁)

聽皇帝又是一句話把這個會確立了方向,朱載堉以外的眾人心頭都是一凜。

太常寺不爭辯學問大道,那要怎麼做?

“朕以為,不……”朱常洛皺著眉嚴謹了一點,“應該說朕想要的,是學問大道該如何幫助每一個求知的人獲得學問、增長才幹。太常寺首先應該釐清,有哪些稱得上是應該學的學問。即便學問大道,也有第一步、第二步,也有主幹、枝葉吧?”

沒要他們回答,朱常洛就繼續說:“就好比先秦時,百家爭鳴,也不能說全都一無是處。千餘年以後,道家的、法家的、墨家的、農家的……他們的見解也不是盡數消亡了。自漢以來獨尊儒術,朕今日也禮祭先賢,卿等先把不必要的擔心拋開。朕也明白說過,固然有人可以一心求學以求自己完滿,但於國而言,學問是有大用的。太常寺既是官衙,卿等既有治國平天下之志,自然應該側重去思索學問大道實用的一面。”

申時行默默不語。

確實,有一些人鑽研大道,無非為了解答心中疑惑,求得個人圓滿。那樣的話,他們倒不用過多考慮那些細枝末節,而是專心思索根本問題。

但朝廷設置的衙門,說到底是為了治理天下,目的上就帶著實用。

大家雖然覺得在理,但是呂坤和方學漸心裡又隱隱有一些失望。

畢竟感覺落於下乘了。

隨後朱常洛說的話又讓他們一愣。

“由朕觀之,從古至今,不拘源流,學問大家們思索的無非是三類問題:這世界是什麼,繁衍於這世界的人又是什麼,人活於世又該怎麼做。”

朱常洛隨便舉了些例子,道家有回答,佛學也有回答,儒學自然更有回答。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嘛。

“朕也知道,卿等都在求索一個能回答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有沒有可能,先分成兩個問題來思索?一個側重於去探索、思索這世界,一個側重於去思索人在這個世界的言行舉止與追求。古往今來,有聖賢,有哲人。卿等總說聖賢難再有,但即便先側重一脈,若有所得也可稱哲吧?”

朱常洛觀察了一下,對於所謂稱哲這樣的身後名誘惑,大家好像反應不是很大。

但他不管了,繼續說著:“就算朕這是取巧,就算側重一脈只是小道,但朕秉承太常寺應當於國有用的宗旨,也想讓卿等試一試走這條路。儒學大道仍為主幹,但朕以為至少要有自然哲學和人文哲學這兩支。如此一來,譬如農學、水利、天文、曆法、地理、音韻……都可歸於自然哲學,而這經義、史學、詩文、書畫……那都是人文哲學下的小道……”

到這裡就算是圖窮匕見了,朱常洛希望太常寺和禮部一起做的,是首先從官方層面系統地梳理一下大明的學科體系。

不像以前,只是模模糊糊的所謂學問。

有了明確的學科體系,至少能承認走在每一個方向上的人都有價值,也是在求索學問大道的路上,不至於被完全視為旁門左道、上不得檯面。

申時行等人現在總算明白百家苑是要做什麼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皇帝提出這些想法確實經過了很深的思考,確實秉承著實用的宗旨。

對於儒學呢?實際上是重新包裝。

“囊括一切學問。”朱常洛總結著,“卿等都是大儒,自不必親去專研其中小道。但若是各學科之中有些翹楚偶有所獲,不能說完全不會成為學問大道的啟發。朕以為,這樣做是有助於儒學再一次發揚光大的。衍聖公,申太常,朱宗伯,你們以為如何?”

孔尚賢只是半吊子,他能以為如何?

點頭機器罷了。

去年就開始厲行優免,雖然皇帝沒有盯著孔家,孔家多交了一些賦稅之後也沒有去深入追查,但只差把實用兩個字寫在腦門上的皇帝是隱隱露出獠牙和覬覦的口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