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 作品

第217章、搞錢難,花錢也難(第3頁)

說罷看著楊一魁:“工部該就諸省府州水利、路橋事給出規劃,派員指導。”

楊一魁頭皮發麻:“陛下,工部只四司……”

“添官。”朱常洛又是這個說法,“現在不是愁錢糧太多,不知如何花用嗎?”

楊一魁一時無語,然後又心頭一熱:有了錢,紫禁城外朝改建、舉國路橋水利。難不成除了樞密院,工部竟然是這一次最大的贏家?

大明是這個樣子的,朝廷只是大體通過定額賦稅、人事等控制著整個大明,而地方上其實處於半自治的狀態。

現在皇帝似乎要通過一房四院的體系更多幹預地方治理了。

樞密院就不說,五府改制、管全國驛站。

鑑察院那邊本身就撫按監察天下,如今又多了學籍監察御史考察士紳。

進賢院則要通過每年都會有的太學考選及原本的吏部、禮部加速整個官場人員流動。

施政院這邊本身已經有財計方面的政令,如今又多出一個工部以水利和路橋為抓手深入地方的觸角。

即便是御書房,也有一個地方四品以上需要先去通政學苑進修的權柄。

定下了這個大方針,接下來就到了王承勳所說的漕軍改制。

“水陸驛、遞運所、漕軍,這都是一體的,無非為國運人、運武、運消息。”朱常洛說著,“樞密院那邊在研究,施政院這邊,則要根據漕河這兩年的數據,把鈔關也考慮在內,研究出一個法子來。總體而言,漕運部分水上可效仿昌明遮洋行,陸上部分也一樣。免卻地方百姓解運到水次倉的苦處,陸上也促進地方路網的使用,維護。”

信息量很大,許多東西需要讓他們更理解其中關鍵。

但隨後的商討之中,大家至少確認了一點:皇帝是要用這筆錢為將來做準備的。

包含了如何促進商業之後多收商稅,包含如何改善大明交通狀況降低將來的行政成本和要用兵的情況下後勤轉運的成本。

王錫爵本以為把張居正沒做完的事做了,就算是很了不起的新政了。

清丈一次田土,精簡一下地方科則,嚴格要求考成……

但皇帝的思路不太一樣,一邊添官加俸,一邊厲行優免;一邊鼓勵工商,一邊厲行商稅;一邊休養生息,一邊又積極為將來開疆拓土做準備……

朱常洛和他們聊得也很累。

儘管王錫爵已經算是有積極性改變的,但他們過去接受的教育、一生閱歷固化下來的視野,很多東西都需要朱常洛去講解。

朱常洛自己同樣累。

如今的商稅,鈔關和市舶只能算是粗略的過路費,坐店契稅也只是按店面收著類似“保護費”的定額。

想根據營業額什麼的收?執行不了。

過路費和保護費,是這樣就這樣吧。

至少路橋修好了,行商和工商方面鼓勵一下,做這些的更多了,總能多收一些。

當然了,對於朱常洛來說,最有效的自然是自己把貿易這一塊搞起來。

他手上的銀子還不夠多,而且還得先用出去。

如今還遠遠沒到控制了足夠多銀兩和銅錢、能對貨幣什麼的動手的那一天。

而諸多貿易之中,最能節餘大量白銀的是海貿,朱常洛現在還只是通過昌明遮洋行在最邊緣探一探。

但可以開始著手了。

今年“搜刮”上來這麼多,地方上總有不少人該認清現實,“窮”則思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