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276.第275章 千軍共讀《花環》(第2頁)

 “簡介:民國時期社會風貌,動人的民國風

情。

 鄉下少年唐水生來到大上海,被安排在當紅舞女小金寶身邊服侍。

 小金寶是唐老爺的情婦,一次幫會仇殺過後,小金寶、水生和老爺共同躲到一座孤島上,一場內弛外張的人性鬥爭靜靜上演。

 最終,小金寶出於對愛情和人性的雙重絕望,選擇自殺身亡。”

 《上海往事》出自畢飛宇筆下。

 畢飛宇是江弦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拿了茅獎的長篇小說《推拿》。

 他的代表作很多,尤以文筆細膩聞名,看他的文字簡直是一種享受。

 此外,他又很擅長寫女人,有中國的茨威格之稱。

 這篇《上海往事》寫的便是一名舞女小金寶的故事。

 這個故事也是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就是鞏俐主演,斬獲戛納的那一部。

 演完鞏俐就和老謀子分手了。

 有一點要說明,張藝謀的這部電影並不是改編自畢飛宇的這篇《上海往事》,而是改編自巴金之子李曉棠的《門規》。

 之所以小說和電影內容相同,是因為當時畢飛宇來擔任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編劇,他又不熟悉寫劇本,最後便用小說的方式把這部電影給寫了出來,也就是《上海往事》。

 江弦合上稿件,翻了眼第一頁第一行,整齊填寫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個名字更受江弦青睞,《上海往事》這個名字就有點泯然眾人。

 所以在小說的一開始,他便對小說名做了更改。

 至於小說的內容,是一種回憶的口吻,以老年水生回憶錄的方式,講述著那個血風腥雨的江湖,和那段驚心動魄的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篇小說是回憶的形式,所以在故事一開頭,作者便直接交代了每個人物的結局,在小說結構中是極少見的處理。

 這天,他正寫著,孔羅蓀居然找上門來。

 “孔羅蓀同志?你怎麼來了?”

 江弦把他請進家裡,給他倒一杯茶。

 孔羅蓀瞥了一眼他屋裡的佈置,江弦生怕他說出什麼“大災之年”的話,便主動找了個話題:

 “萬壽寺的事情怎麼樣了?”

 “我正是為這個來的。”

 孔羅蓀收回視線,喝一口水,給江弦講了講這些天和萬壽寺那邊總政歌舞團接洽的情況。籌建委員會這邊嘴皮子都快說破了,孔羅蓀的腿也快跑斷了,雖然有配車,但他年紀大,身體也不好,每天都在為萬壽寺的事情東奔西走。

 可是部隊那邊態度很強硬,堅決不讓出駐紮的地方。

 無奈之下,馮文彬同志只好提議,先由市裡撥一所房子作過渡。

 他們盯上了東交民巷的國際俱樂部,雖然小了點兒,起碼算有個落腳之處。

 孔羅蓀剛準備去跑手續,碰到上面某位同志,那位同志聽了他的遭遇以後,操著陝西口音給他提了個主意。

 “你說當然不管用了,你讓你們委員會里那個江弦委員去給他們說,這件事就妥了”

 江弦一愣,不是因為那位同志的提議,而是因為那位同志的名字。

 “您剛才說誰?”

 “就是x”

 “知道了!知道了!”

 江弦嚇了一大跳。

 緩了緩心態,他又好奇問道:

 “為什麼讓我去?”

 “他也沒和我說明白。”孔羅蓀這會兒也不太摸不著頭腦。

 在他看來,唯一的可能性是《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小說。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本名望很高的軍旅小說,受到廣大讀者們的喜愛。

 孔羅蓀揣測,部隊可能會因為這篇小說給江弦一些面子。

 聽他這樣說,江弦只好答應下來。

 組織上給孔羅蓀配有一輛小轎車,江弦坐上他的車子,和孔羅蓀一塊兒往萬壽寺過去。

 確切的說是萬壽寺西院,西院是行宮,地處海淀,在頤和園以南,以往是慈禧的駐蹕之地,她老人家遊頤和園累了,就在這裡歇息歇息、喝喝茶。

 車子在司機的駕駛下很快抵達。

 放眼望去,是一片園林式的多重院落,房屋基本是磚木結構,院兒裡還留有大火的痕跡,放眼望去,斷壁殘垣、枯樹荒草,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