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270.第269章 “氣死茅臺”

 第269章 “氣死茅臺”

 貴州北部,川黔渝結合部的樞紐。

 東連貴州桐梓縣、重慶Qj區,西接貴州赤水市,南近貴州仁懷市、四川古藺縣。

 這一地區,是聞名世界的美酒區,茅臺、瀘州老窖、郎酒、董酒等均在此區域,酒史可追溯到漢代。

 貴州赤水河畔,向來以“國酒”自居的茅臺酒廠,所有領導這一夜全都心情沉重。

 他們遠近聞名的茅臺酒廠受到了上級領導的指責。

 而事情的源頭竟然是因為小說《高山下的花環》裡面一段。

 “.擺在我們九連面前的,將是一場很難想象的惡仗!

 按照步兵打仗前的慣例:全連一律推成了鋥亮的光頭,一是為肉搏時不至被敵揪住頭髮,二是為頭部負傷時便於救治。

 炊事班竭盡全力為全連改善生活,並宣佈在國內吃的最後一頓飯將是海米、豬內、韭菜餡的三鮮水餃。

 我發現,即使每月拿六元津貼的戰士,會抽菸的也大都夾起了帶過濾嘴的高級香菸。

 連從來都抽劣等旱菸末的梁三喜,竟也破例買了兩盒‘紅塔山’.”

 另外,靳開來這個人物,在戰前又無意中說了一句話,一句“氣死”他們茅臺酒廠的話:

 “來,一人喝一口,這是‘氣死茅臺’——‘習水大麴’。”

 習水大麴同樣是貴州北部的一家酒廠,在90年代被茅臺合併,後來被譽為我國的第二茅臺。

 不過在這個年代,習水大麴和茅臺還是兩家酒廠。

 習水大麴是一種濃香型白酒,生產醬香型的“習酒”。

 71年重新註冊商標為“紅衛牌”習水大麴,72年,紅衛酒廠更名為習水酒廠,80年,也就是去年,已經年初具規模,年產502噸。

 更關鍵的是,習水大麴有著“自衛戰專用酒”之名。

 “夜光杯,捧在手,千軍共飲出征酒。

 出征酒,味醇厚,豪情壯心似酒流。

 士兵也舉起酒,將軍也舉起酒,出征的酒,飲一口,將軍士兵血同流。

 是生也舉起酒,是死也舉起酒,出征的酒飲一口,生生死死不回頭。”

 80年初,大批的“習水大麴”作為軍用物資被調往前線,成了官兵們的飲品,也被稱為“壯行酒”。

 當時在部隊官兵眼中,“習水大麴”的名氣一度超過“茅臺”,銷量也大增。

 相比之下,“茅臺”就有些尷尬。

 “茅臺”的說法是,哎呀,我們擔負著“國酒”功能和作用,產量不能兼顧基層官兵們的需求。

 因此,才有了與“茅臺”品質接近、性價比更高的“習水大麴”擔此重任。

 這件事本來沒人在意,茅臺沒想到的是,因為《高山下的花環》這篇小說,因為靳開來無意間的這一句話,他們“茅臺酒廠”居然因為此事受到了上級的指責。

 領導班子馬上召開會議,一屋子人心情沉重。

 就因為一片《高山下的花環》,因為那個靳開來的一句話,他們的對頭“習水大麴”,也就是人家“習水酒廠”,足足多賣了12噸。

 茅臺酒廠也是下足了功夫,把數字統計的很清楚。

 確鑿的12噸。

 12噸酒是什麼概念?

 這絕對是個不小的數字,茅臺當時的全年產量在1000噸左右,習水大麴則是500噸。

 這12噸要是劃到他們茅臺酒廠的頭上,多賣出12噸,產值和外匯收入就將增加

 不敢想。

 領導班子都不敢想!

 然而最大的問題又不在錢上,在“真理”上。

 這次聽說是經過上面的什麼委員會判定,特別表揚了習水大麴,對他們茅臺則給予了批評。

 這下真如靳開來所說的一樣,“習水大麴”真成了“氣死茅臺”。

 “這麼下去不行,得想個辦法。”有廠領導提出。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報紙上天天登《高山下的花環》這篇小說,小說影響力在逐步擴大。

 再這麼下去,他們茅臺損失的,可就不止12噸了。

 更關鍵的是,萬一人民群眾對他們“茅臺酒廠”有了意見,再反映到上級,這個事兒可就不只是一句批評了。

 嗡嗡嗡才過去幾年,領導們心有餘悸。

 茅臺酒廠當即就此事成立了

委員會,經過委員會一番夜以繼日的研究和討論,酒廠的領導們果斷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