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福聚德”(第2頁)
她當時沒太在意,正迎來事業的上升期,考進了北電本科的表演系,還被《我們的田野》劇組看中飾演女主角。
沒成想她那男朋友真夠狠的,直接把她給的那泳照遞給她們表演系老師了,李勤勤才剛準備擁抱大熒屏,鬧這麼一出,立馬被學校處分開除,電影的事兒也黃了,不得已之下,去醫院當了掛號員。
江弦和朱琳說了會兒話就去做飯,朱琳給他幫忙打下手。
“《三岔巷劫案》真火了,我一去學校,好些北電的同學都能認出我來,喊我宮萍隊長。”
江弦笑了笑:“說明你演得好,宮萍的形象深入人心。”
“你別誇我了,我都沒覺得我演的有多好,倒是你,這個電視劇劇本寫得好,不然討論度怎麼會那麼高。”
江弦低頭切著菜,“也是妙手偶得。”
“我看倒不見得。”
朱琳杏眸含笑,“你那部《霍元甲》在香港不也挺火的?”
“是挺火,收視率挺高,不過不如《三岔巷劫案》。”
百分之九十九的收視率,在香港恐怕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夠超越。
飯很快做好,收拾桌子的時候,朱琳忽然想到:“對了,你搗鼓的那個話劇怎麼樣了?”
“今兒寫了一下午,你剛才回來的時候我剛寫完。”
“寫完了?”
朱琳非常熱衷於充當江弦的第一個讀者,迫不及待的問:“講什麼的?”
“一家烤鴨子店的故事。”
“烤鴨子店?”
“對,就是烤鴨店,不過寫的是解放以前,解放以前烤鴨店都叫烤鴨子店。”
“那可不叫烤鴨店,寫的是解放以前,解放以前烤鴨店都叫烤鴨子店。”
“你還挺考究,你該不是吃‘全聚德’吃出來的靈感吧?”朱琳回想起前段時間,江弦特別能喊他們一家子去全聚德吃飯。
“是啊。”江弦點點頭,調侃道:“現在知道了吧,我可不是去吃烤鴨,我是奔著採風去的。”
“貧。”
朱琳不明所以,捏起稿子的第一頁掃了眼,字看起來圓圓鼓鼓,不過格外工整,第一行寫著作品名:
天下第一樓!
她又看向第一段:
“第一幕。
時間:1917年,夏。
地點:前門外肉市‘福聚德’。
正陽門外,天子腳下,人口稠密,市井繁華,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店鋪、茶樓、戲院、攤位鱗次櫛比。
就在正陽門外,俗稱前門大街的東邊市房後面,有一條衚衕,叫肉市口。在這條小衚衕的兩邊兒,一家挨一家地開著密集的飯館子,每家館子都有獨特的風味佳餚:
正陽樓的涮羊肉、大螃蟹,東興樓的醬汁鯉魚,燒餅王的吊爐燒餅,天泰館的小米粥最有代表性的,要數聲噪京城的燒鴨子。
老字號‘福聚德’,就坐在這肉市口裡”
江弦所合成的這篇,正是京城人藝的“中興之作”——《天下第一樓》
這是京城人藝的“看家戲”,不折不扣的經典劇目,1988年首演,幾十年來,演出場次僅次於老舍的《茶館》。
有人評價說:《天下第一樓》是足以與北京人藝“鎮院之寶”《茶館》比肩並立的“雙峰”。
故事背景在清末民初的京城,地點是老字號烤鴨店“福聚德”,原型就是現實中的老字號“全聚德”。
劇本總共三幕。
第一幕:“福聚德”老掌櫃年邁多病,兩位少爺與鴨子無緣,大少爺迷戲玩票,二少爺崇尚武林,店鋪入不敷出,高人盧孟實被請來操持店業。
第二幕:盧孟實絞盡腦汁,終於讓“福聚德”東山再起,名噪京華。
第三幕:“福聚德”被兩位少掌櫃敗得外強中乾,還和盧孟實爭起東主財權,逼迫著盧孟實離去。
整個話劇概括一遍便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先吃飯吧。”
江弦催促一聲,朱琳意猶未盡的放下劇本,“你怎麼想出這個劇本的,怎麼就跑烤鴨店上去了?”
江弦往嘴裡塞一筷子白菜,章口就來:“大概是很久以前,讀了老舍的《茶館》以後,腦海裡就有了這個想法,通過寫一個小場景,折射社會的大風雲.”
“難怪.”
朱琳恍然大悟,這部《天下第一樓》確實有《茶館》的味道,和《茶館》的切入點都是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