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1章 蓬萊入周(第3頁)
最終,這少年經歷了飛揚肆意的青年;熊據虎跱,登上那九五龍座後的中年;眾叛親離的晚年,直至嘔血而亡,才有武庸的面容再從識海中閃過……
【東周帝都最華貴之宮殿,應當就是武庸所居之處了吧?】
只是其為何不在此處?他手下的兵馬也未見?
青沅道將安排完了諸脈兵馬,遍尋一方,卻是始終沒有發現東海道官的蹤跡,心中極為訝異。
卻是一入大雄寶殿,只見袁仲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龍座上,周邊無盡道韻憑空蘊生!
“這是……頓悟了?”
這小子還有這一天?
青沅道將還在感嘆渾人多運道
。
門外忽有道人快步闖入殿中稟報,好在青沅道將眼疾手快,當即攔住那報信之人就輕輕地往外走去,不讓其擾了袁仲的頓悟。
後方突有一令傳出。
“不必了,說吧,有何事?”
袁仲此時卻是瞬間睜開了眼睛,只見其瞳孔在那一瞬間似乎化作了金色的豎瞳,眉宇間忽有滄桑威嚴與一抹桀驁之色閃過,隨意地抬起右手,令那道人說話。
下方道人只覺老爺今日格外的威嚴,或許是吃了敗仗的緣故,心情不好吧?道人心中一緊,垂眸稟報:
“東海道場來了位血道的大法師,止住了我等,領著此世的王公大臣要來拜會老爺。”
“言武家道官收了此世少帝為學生,這皇宮乃是帝居,不宜打擾,諸道居於鈞天道宮,或欲領我等移營道宮……”
以九州上族高高在上的心態,自是認為像他等仙修,應與土著不同,當居於最華貴之處,武庸應當已是居於了皇宮中,這才直入皇宮,有了此行。
只是既然已是如此,蓬萊道軍難不成還認個錯?
若是此時失了麵皮,入了被動,那後面與東海的合作該是如何?
眾人心頭一沉,卻不知他家老爺咽不咽的下這口氣時。
卻見袁仲似乎眼中有那麼一絲絲緬懷的摸了摸那寶座,轉身便是堅定的下令道:
“既是武庸的人,便不打擾了,啟營,隨那血道大法師入鈞天道宮!”
袁仲大袖一甩,離了王座後每行一步就像是褪下了一道束縛,待到行至於第九步,一腳邁出這皇宮正殿之時,其身上的枷鎖恍若脫盡。
周身氣機已完全從一位剛愎、跋扈、自矜的世家子,蛻出了一路的梟雄之資。
數息之間,頓悟其理,大夢仲氏,而明晰前路。
“驕奢使其豪骨柔,肆虐而致眾叛親離,可惜了,猖狂而無繼力,豪桀縱橫而不能相持久,這夢中的大仲皇帝,卻或許是一道警示!”
“吾之路梟豪卻應有度,行猖狂而不逾矩,是為太陰練形,才生不化帝骨。”
不化骨?有意思。
【武庸,此次頓悟成道卻是不經意間借了你一道氣運,日後,定有重謝了!】
袁仲仰天大笑出得門去,一掃頹然之氣,只見一縷太陰寒光投射而下,照在袁仲頭頂,他那一身太陰煉形的道行幾已顯化,其膚如白玉、骨似銀鋼,再稍稍煉入些許靈機,便可化出一身帝紋不化之骨,為一猖狂帝道。
見得宮門外,那尊血道法師面帶沉吟,其腦後有一血色光輪,其中九頭十八血眼血龍法相虛幻不定,想來亦是剛剛突破。
東海道場卻也是有幾分人才嘛!
一朝明道,袁仲脫了樊籠,只覺一身輕快,萬物美好,也就好說好話的隨血神子移屯到了鈞天道宮之中。
而外庭文武好幾尊真人大將這才被蓬萊道軍從法寶中放出,惑武大將軍一臉後怕的從一座鳥籠狀法寶中被丟到地上,忍著劇痛將那釘入了七竅中的法釘取出。
這支道軍,好是跋扈……
武庸此時亦才剛剛踏遍諸山,攝拿靈脈本源,直覺心頭一跳,像是被什麼人觸動了心神一般。
七神天中,萬幻神君出言,以萬幻神光擬出華墟變故,這倒是讓武庸不由得搖頭輕笑。
“這太合理了,袁仲的行事作風向來如此!”
不過他居然也尋到屬於自己的道了?
武庸此時卻還不知,那袁仲其中乃是偶然下以與他的接觸為緣由,大夢千古,“本我”得見了另一方世界的“他我”。
自此袁仲欠下了武庸一道“因”,卻也不知其是良是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