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799章 駱駝祥子(第2頁)

張祥便被趕了出來,雖然聽到“橐駝張”這個外號讓他臉色一變,但工房司吏的舉動讓他頓時醒悟過來,這他孃的是新朝不是前朝啊!

張祥之所以反感“橐駝張”這個外號,卻是與他的經歷有關。

幾年前遼國將領張覺起兵造反,頗裹挾了許多遼國漢人跟隨,張覺被當時的金將完顏闍母領兵擊敗,大量百姓逃散,張祥也成為了一名逃兵。他本是河東大同府人士,那時張覺還在平州一帶,燕山三府剛被彼時的梁山接收佔據,對民間的管理還十分鬆散,張祥在戰場上撿到了一頭走散的駱駝,又尋到了一匹馬,便向著燕山府而來。

他本意是返回大同府,但那時大同府還沒有被朝廷收復,張祥乾脆留在了燕山府,將從戰場上撿來的馬兒賣給了漢軍,便牽著那匹駱駝,幹起了給人運貨的小買賣。

從那時起,他就得了個外號,叫作“橐駝張”。

許貫忠坐鎮燕山三府時,南京道諸城市以及周邊鄉村的百姓,幾乎都被金國強行遷徙,於是張祥就順利落戶析津縣,成為朝廷齊民編戶的一員。

在新朝建立後,王倫在燕山三府囤積了重兵,防備金軍南下入侵,那時滄州橫海郡、燕山府東南的幾個小港口還未修建,北地軍備物資的陸路運輸,朝廷便不得不仰仗部分民間的力量。

張祥的眼光還不錯,他就用賣馬的錢、平日裡做小本買賣的錢,又買了一頭駱駝,因為那時馬兒難求,騾子、大驢也多被朝廷徵用,反而是騷臭且容易驚嚇到馬匹的駱駝,軍中不怎麼使用,價格也不高。

張祥就靠著如此循環,手中便有了三四十頭駱駝,更加坐實了他“橐駝張”的外號,有了錢的張祥便慢慢將生意做得起色,有了自已的馱馬行,如今他的名下,已經有駱駝五十頭,馱馬三十匹,騾、驢近百頭。

朝廷法紀嚴明,張祥至少不用擔心會被大戶搶了家產,而且他數次為漢軍僱傭運輸物資糧草,也認識幾個燕山府駐軍的軍官,有些交情,便站穩了腳跟。

只是馱馬行發展也到了瓶頸,張祥原本打算,往遼東走一趟,藉著朝廷滅女真的東風,再找一找更好的生意機會,卻發現機會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