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培養炮兵(第3頁)
所以,陳振華選擇了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因為此時也沒有特別精確的刻度標尺,於是陳振華就用在小鬼子學校繳獲的白紙以及直尺,包括繩子,做了一些簡單的道具。
陳振華使用標尺,將刻度畫在白紙上的同時,使用周圍的柳樹,截取了30根直木棍,讓那30多人來分別去進行刻畫,按照直尺毫米,來進行刻畫,這樣的一根長棍大約也就是半米的高度。
通過將這根棍,做成刻度標尺,而在刻度標尺上面,陳振華再次與大家講解了一下,每一毫米的距離,意味著攻擊距離能夠達到多少米差距。
所以,藉助這樣的刻度標尺,迅速讓這30名炮兵學員,得到了對於擲彈筒和迫擊炮等火炮的深刻認知,當然在大家不熟悉的時候,陳振華要求三人一組,作為主炮手、副炮手和送彈手。
這樣3人一組,組成的炮兵小組,協作起來,對於擲彈筒的操作也好,對於81毫米迫擊炮的操作也好,就非常的嫻熟和規範了。
當然,大家對於經過這樣的學習,感覺到不可思議,當然,陳振華卻沒有太多的炮彈讓大家來去實際操作。
所以,陳振華不厭其煩的來去測試眾人,每3人一組,每次輪流操作,角色互換,當然擲彈筒有5具,而81毫米的迫擊炮,只有2具,還是從儲備處取過來的。
而陳振華並不敢將空間中的50具擲彈筒和10門81毫米的迫擊炮取出來,這樣對陳振華來說,可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但是好在小鬼子22日登陸吳淞口之後,似乎在第3師團和第11師團發動進攻之後,也減輕了對88師、87師以及36師的艦炮和普通火炮的攻擊,因為小鬼子也缺乏充足的炮彈。
畢竟小鬼子的炮彈,也不是大風吹來的,所以一樣要節省著使用,這樣就讓對峙在海軍陸戰隊本部以及匯山碼頭和楊樹浦碼頭的小鬼子和第九集團軍的所有國軍官兵都獲得了相應的短暫性停火,大家都在戰火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當然,在其它地方,比如吳淞口、羅甸等地點的戰鬥,則是如火如荼的激烈開展了,而陳振華知道自己此時也無能為力。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先將這一批炮兵教導出來,然後再想法設法,去獲得更多的小鬼子的火炮和炮彈,從而來去逐漸建立大量的火炮實力。
當然,524團的團長韓顯元也藉助時機,積極的向88師乃至第九戰區的司令張將軍爭取更多的火炮支持和火炮彈藥,但是整個國軍部隊都缺少火炮,誰又能給予呢,最終不了了之。
反倒是88師的直屬炮團,將一連繳獲的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和三八式75毫米野炮全部帶走,只給一連留下了一門九二式步兵炮和30發炮彈,美名其曰給524團留下的火炮種子。
就這樣,陳振華在白天的時候,教導那30名炮兵如何操作火炮,每天晚上的時候,則給他們教導火炮的知識,以及火炮陣地的設置和防禦知識,畢竟炮兵陣地也需要進行防備。
這樣陳振華將火炮知識和射擊技能,逐漸的將那30名官兵,全部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教授完畢,但是僅僅能夠做到發射炮彈,精準度則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好在,在戰場上相差不大,將就著能用而已。
畢竟系統的火炮知識培訓,還是需要師部的炮團官兵開展,而陳振華主要指導的是擲彈筒和迫擊炮的使用。
到了每天晚上,陳振華則前往臨時彈藥儲備庫,搬運大量的大米,以及彈藥,從而來供給前線一連官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