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製鞋廠建設(第2頁)
在服裝的款式設計上,陳振華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要求在實用的基礎上,儘量融入一些美觀的元素。顏色選擇以低調的天藍色為主,便於在戰鬥中隱藏身形。
款式上則要充分考慮戰士們的行動需求,比如增加口袋的數量和大小,方便戰士們攜帶必要的物品;調整袖口和領口的設計,使其既舒適又不妨礙動作的施展。
看著忙碌而有序的車間,陳振華心中充滿了欣慰和期待。他堅信,有了這些充足的物資保障,戰士們在戰場上將會更加英勇無畏,為抗戰的勝利貢獻更多的力量。
陳振華以堅定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將那座服裝廠全面建設推進完畢。當這座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服裝廠矗立在眾人面前時,其內部嶄新的 20 臺縫紉機格外引人注目,彷彿在訴說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正因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參與到服裝廠勞動的婦女數量如潮水般迅速增長。起初,只有 60 多名婦女投身其中,然而,隨著服裝廠的聲名遠揚和工作機會的增多,人數急劇攀升,最終達到了 100 名之眾。
為了實現高效且優質的生產,陳振華展現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清晰的思路。他對人員進行了極為精細的分工,每一位婦女都被賦予了明確的職責。
有的婦女專注於裁剪工作,她們手持鋒利的剪刀,憑藉著敏銳的目光和精準的判斷,將布料裁剪成合適的形狀和尺寸。
有的負責縫紉,坐在縫紉機前,腳踩踏板,雙手熟練地推送著布料,細密的針腳如同譜寫著美妙的樂章。
有的則承擔整理的任務,將製作完成的服裝進行仔細的整理和分類,確保每一件都整齊有序。
還有的負責綴扣,她們用靈巧的雙手將一顆顆釦子精準地縫綴在服裝上,為服裝增添了最後的點睛之筆。
每一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操作,這種明確的流水線分工不僅提升了製造水平,更顯著提高了製作效率。
作為服裝廠廠長的王大衛,起初對陳振華的安排還心存疑慮,他原本以為陳振華只是在軍事領域有所建樹,對於服裝廠的管理或許只是一知半解。
然而,當他看到陳振華有條不紊地部署著各項工作,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其實,這對於陳振華而言,並非是什麼難以跨越的障礙。
即便他之前並未深入瞭解服裝類的具體制造流程,但流水線操作的核心方法他卻早已深諳於心。他深知,只有合理的分工和有序的流程,才能讓生產效率最大化。
在陳振華的精心安排和調整下,生產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略顯混亂的工作場景變得井井有條,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而高效地工作著。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成果令人欣喜。
在眾多工序中,裁剪人員得到了陳振華更多的支持和關注。畢竟裁剪工序是整個服裝製作的基礎,它需要人員憑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巧去精準把握,無法單純藉助機械來完成。每一刀下去,都決定著服裝的版型和質量,容不得絲毫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