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三大加強營一起努力發展(第2頁)
在兵力配置方面,陳振華為每個加強營精心規劃了六百新兵,再加上兩百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老兵。
這樣的規模,相對於李雲龍目前的新一團來說,已然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後續,陳振華還計劃為這些團隊配備先進的火炮裝備。
他設想將這三處加強營,未來全部發展成為加強團,同時提升獨立團的火炮打擊能力;配備精良的通訊設備,確保指揮的高效與順暢;加強後勤保障設施的建設,讓部隊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得到充足的物資供應。
在軍事訓練上,陳振華也有著嚴格的要求。他希望通過高強度、實戰化的訓練,提高士兵們的戰鬥技能和戰術素養。不僅要讓士兵們熟練掌握各種武器的使用,還要培養他們在複雜環境下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同時,陳振華也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他計劃推動更多的開荒基地建設,促進農業的發展,提高糧食產量;鼓勵發展手工業,生產軍需物資;引入外部的技術和人才,提升根據地的工業水平。
當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時的周衛國帶領著張大彪,孔捷帶領著沈泉,以及邢志國帶領著孫大福三人及前期的建設隊伍,分別奔赴三處地方。
到達之後,首先借助陳振華直接運輸過來的大量米麵糧油,著手進行具體營地的駐紮工作,他們精心選擇合適的村寨,開展最初的駐地建設。
藉助充裕的米麵糧油,他們在合適的村子裡分別租賃下大量空閒的房屋,當 600 名新兵抵達後,熱火朝天的營地建設隨即展開。
畢竟將來要建設容納至少 1500 名加強營八路軍的生活、訓練,所需場地規模龐大,尤其是那些訓練場地,更是重中之重。
周衛國、沈泉以及邢志國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加強營的建設,設置成一個三角形的“平”字型,分別在三個臨近的村子進行,將小留村包圍在中間,從小留村往三處地方的直線距離,均超不過50公里。
對於他們的這一安排,陳振華感覺非常
恰當,畢竟這樣的佈局更有助於後續的新兵招募以及隊伍擴充,和獨立團總部對於三處根據地的支援。
果不其然,在將三處加強營的營地確定下來之後,隨著首批 200 名老兵的入駐,很快,整個加強營的營地建設就進入了快節奏。
此時在平順縣,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並非良好。雖然沒有受到小鬼子過多的衝擊,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地主豪紳。
在孔捷政委的帶領之下,針對三處地方的地主豪紳,立刻展開了土地革命,那些罪行累累的地主豪紳被繩之以法,瞬間贏得了整個平順縣普通老百姓的認可。
隊伍的建設也因此迅速擴大,尤其是周衛國和張大彪帶領的虹梯關加強營,在進入基地建設之後,大量周圍的青壯勞力被張大彪的招募行動所吸引。
張大彪深知,一支強大的隊伍不僅需要精良的裝備和嚴格的訓練,更是需要充足的兵力。他不辭辛勞,走村串戶,向每一位有志青年講述抗日的重要性和加入獨立團的光榮使命。
在他的熱情動員下,許多年輕人紛紛響應,懷著保家衛國的決心投身到隊伍中來。他們有的是樸實的農民,有的是手藝精湛的工匠,還有的是充滿朝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