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獎勵技術工人,提升工具製作(第2頁)
在製造工藝方面,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從模具的製作,到零部件的加工、裝配,再到最後的檢測和調試,都有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層層把關。
確保每一顆炮彈都符合高質量的標準,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位嚴謹的老師,對炮彈的生產過程嚴格要求,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
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還採用了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將生產過程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工序,每個工人負責其中的一個環節,熟練操作,從而實現了快速、高效的大規模生產。
這條流水線彷彿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每個工人都是其中的一名士兵,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在技術人員的培訓方面,陳振華多次指導和培訓了原本鞏縣造兵工廠的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工人,對新技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培訓。
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熟練掌握生產技術和工藝流程。這些新技術人員就像茁壯成長的幼苗,在專家和老技術人員的悉心教導下,逐漸成為兵工廠的中流砥柱。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和拼搏,70 毫米、75 毫米以及 81 毫米的迫擊炮炮彈生產流水線終於成功打造並投入使用。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陳振華的高瞻遠矚和全體兵工廠人員的辛勤付出。
有了這些先進的生產流水線,陳振華打造炮兵乃至炮團的宏偉計劃終於得以穩步推進。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大量的火炮。
此時,在陳振華的系統空間內,儲備了眾多精良的武器裝備,包括不少於一百門的 92 式步兵炮,不少於五十門的 41 式山炮,還有60門的105 毫米榴彈炮。
甚至 155 毫米的榴彈炮都有6門,這些強大的火炮資源,將會逐步藉助各種戰鬥繳獲,為陳振華將獨立團打造成一個強大的兵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然,當前整個獨立團的主要花費重點並不在作戰官兵的日常開銷上,更多的是集中在黃崖洞兵工廠的生產和運營,以及物資供應方面。
對於廣大獨立團的官兵而言,基本的飲食需求,如大米饅頭、豬肉燉粉條等都能
夠得到滿足。但是對於兵工廠的人員,待遇則更為優厚。這一切良好的保障,都得益於陳振華精心建立的高效運輸隊伍。
而運輸隊伍的管理人員,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協調和組織作用,確保了物資的及時供應和生產線的穩定運行。
在黃崖洞的每一天,時光彷彿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陳振華的製造水平迎來了顯著且令人矚目的提升。
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土地上,機械製造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陳振華的心。對於眾多機械的製造,他不僅有著全新的思考,更有著付諸實踐的果敢與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