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獨立團加速全員訓練,386旅裝備持續加強(第2頁)
無奈之下,陳振華只得再次給陳大旅長送去2000枚手榴彈,以及5萬發子彈,從而來換得100名老紅軍戰士的幫助,補充到獨立團的三個新兵營中。
通過以上全面、系統且逐步加強的訓練計劃,能夠有效提高新兵的戰鬥力,使其儘快適應戰場環境,為戰鬥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段時間裡,藉助兵工廠持續不斷的生產與實踐操作,陳振華驚喜地察覺到自己的槍械製造水平迎來了又一次質的飛躍。
曾經,他在槍炮製造和機械製造領域已然達到了大成階段,而如今,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積累的豐富經驗,他正穩步朝著圓滿的階段邁進。
這一顯著的進步,為陳振華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意味著他在實際的機械製造方面,擁有了更為精湛和嫻熟的能力。
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次精準的調試,都展現出他日益深厚的造詣和對槍械製造的獨特理解。
在那寶貴的十多天裡,陳振華全身心地投入到兵工廠的工作發展打造中,他憑藉著卓越的技藝和頑強的毅力,再次成功完成了多達 2000 只各種步槍,24具擲彈筒和10門迫擊炮的維修工作。
從而將剛剛組建的炮營中的擲彈筒連和迫擊炮連,全面武裝起來,此時的獨立炮營,所擁有的擲彈筒已經達到了36具,基本上達到了偵查連和特戰連,每個班一門擲彈筒的水平,至於三個新兵營,則只能做到每個連2門擲彈筒的水平。
迫擊炮也達到了14門,陳振華則直接命令還是全部歸集到炮營集中使用,這樣有助於發揮出迫擊炮的集中使用威力。
當然,看似繳獲和修造了三十多門小口徑火炮,但是一旦分配裝備下去,瞬間陳振華就感受到了火力的若少,後續還是隻能繼續加強修造了,畢竟利用那些損壞的材料,再次製造出上百具擲彈筒不成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靠繳獲和系統空間中餘留的部分。
這一成果的背後,是陳振華夜以繼日的付出和對每一個小口徑火炮零部件的精心呵護,然而,陳振華的胸懷寬廣,目光長遠。
他深知這些武器對於整個抗戰局勢的重要性,並未將這 2000 支槍支據為己有,經過深思熟慮,他做出了明智的決定。
他將其中 1000 多支三八大蓋步槍,毫無保留地全部送往 386 旅的旅部,因為他明白,在其他的戰鬥隊伍中,這些武器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為抗擊日寇增添一份力量。
而對於剩餘的 1200 支中正式步槍,陳振華選擇了全部留下,這並非出於私心,而是有著充分的考量。
隨著黃崖洞兵工廠 7.92 毫米子彈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日益增多,充足的子彈供應,能夠完美地滿足獨立團官兵使用中正式步槍的需求。
這樣的決策,不僅能夠提升獨立團的戰鬥力,更有助於在未來實現子彈口徑的統一,這對於後勤補給和戰鬥中的彈藥調配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