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賢王寧王(第3頁)
不是他臉皮不夠厚,是就算說了也不會有效果,只會被別人恥笑。
在陰暗的馬車中,谷應天思忖了片刻,拿出一面寶鏡,施法與遠在湯州府的另外一面寶鏡相連。
寶鏡之中,隱約倒影出一位身穿王服冠冕的青年。
“王上。”
谷應天將寶鏡懸空,恭敬地一禮。
那鏡子中模糊的身影道,“谷先生不必多禮,你這個時候聯繫本王……是去見了那位周侯,可是那周侯說了什麼話,讓谷先生都難以決斷?”
鏡子中的寧王並沒有天下傳言的驕奢淫逸,反倒讓人越發不知深淺。
谷應天低聲說道,“是。”
說罷,他將自己和周鐵衣今天所聊之事複述了一遍。
寧王聽了之後,細思了片刻,先是讚歎道,“此論可為大宗師。”
他沒有先問具體的利益,而是接著谷應天的話說道,“你覺得這番言論當屬哪家?”
谷應天沉吟片刻,“核心像墨家,但是手段像兵家,隱約還有儒法道的影子,而且他能夠領悟掌中佛國,對佛家的領悟恐怕也不淺……”
寧王隔著鏡子笑道,“我倒是覺得像雜家。”
谷應天恍然,確實,周鐵衣這番話,不就是秉持著博採眾家之長的雜家理論嗎?
寧王又說道,“不過不是現在的雜家,而是當初的雜家,當初雜家可是出了一位一品的,可惜了。”
谷應天目光一凝。
世人皆知有上九家。
儒,道,佛,法,兵,農,墨,縱橫,陰陽。
但不知道當初上九家應該稱之為九流十家。
因為雜家也出過一品。
只不過那位一品臨世之時,就被人誅殺,而且其姓名和神祇一樣,直接被從歷史之中抹去,更不要說傳承典籍之類的了,只有這件事被少數人知道。
寧王隔著鏡子,輕輕敲了敲倚靠,“去看看天京的雜家有什麼變化,也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周侯。”
谷應天點頭應諾,而後他遲疑一番問道,“那"墨石案"該如何處理?”
寧王輕笑一聲,“如今木已成舟,聖上,天后,儒家,周侯,天下人都想要查,我們能夠怎麼處理?”
谷應天一陣恍惚,面露難色,“臣有罪,當初王上自晦,臣不應該獻策墨石一事。”
寧王擺了擺手,笑道,“這不怪你,世事難料,誰又知道今日之禍不是來日之福呢?天下人人皆可為士,得此一句話,這番折騰也值得,況且周侯不是已經告訴我們該怎麼辦了嗎?天下民心這柄劍刺出,誰都會受傷,周侯如此,儒家如此,甚至聖上都如此,孤自當也是如此,只不過比誰更忍得住疼罷了,看了天京雜家之後你回來,將輪船廠辦好,從今日後,孤當為賢王,以贖當年奢侈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