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賢王寧王(第2頁)
已經不只是用好來形容了。
這番決斷下來,寧王府頂不頂鍋倒是不確定,周鐵衣損失了多少,真是讓谷應天這個外人都感到惋惜啊。
聖上恩寵,道統弟子……
這一上一下的損失,已經難以用普通的利益來衡量了。
先不要說聖上的恩寵,說句實話,如果梅俊蒼是自己的弟子,那麼自己就算不要性命,也要護住這個道統傳承……
想到這裡,谷應天只能夠在心中無奈地笑了笑,以自己這般心胸和見識,又如何能夠教導出梅俊蒼這樣的弟子啊。
周鐵衣笑著答道,“對,這柄劍從一開始就是一柄雙刃劍,甚至是多刃劍,無論是握劍之人,還是被刺之人,都會被這柄劍所傷,只是比誰堅持得更久罷了。”
“若谷先生站在我的位置,肯定只想要將劍收回去吧,但收回去之後呢?這天京朝堂之上的局勢變了嗎,沒有一個李劍湖,還有千千萬萬的李劍湖,不變眼前之局勢,這千千萬萬李劍湖都掌握在儒家手中,只想著權謀暗算,利益驅之,得一時榮辱,這是縱橫家的做法,所以就算陽謀陰謀再精彩,也無法爭天下道統,這不已經是被證明是錯的了嗎,不然縱橫家也不會被儒家趕出朝堂了。”
周鐵衣再次提出了縱橫家被趕出朝堂的原因,這一次谷應天沒有色變,反而細細思考,輕嘆一聲。
谷應天再次看向周鐵衣的眸子,那深邃的眸子之中真的能夠看到光,看到靈性。
一瞬間,他竟然有種隔著千萬年時光,與一位開派宗師暢談的欣喜。
當年諸子百家的開派宗師,那些古聖們周遊列國之時,是不是會有相同的時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若一個人的決斷已經不從自身利益開始算計,那麼他確實已經超越了天下人。
這種智慧上的覺悟,這種心靈上的寧靜,是平日裡施展再多計謀也無法體悟到的。
他低聲唸誦道。
“天下人人皆可為士。”
只此一句話,當為開派宗師。
周鐵衣笑道,“對,天下人人皆可為士,但要有為之努力付出的智慧和勇氣,這一點天下人如此,我也如此,所以我要刺出這柄劍,我要與儒家爭一爭,看誰的勇氣更足,看誰的智慧更廣,同時我也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民心這柄劍,不是誰都可以用的,誰用,誰就要付出代價,儒家如此,我也如此,先生以為然否?”
谷應天細細思忖周鐵衣這番話,過了一會兒,掩面而嘆,“不敢在周侯面前自稱"先生"二字。”
出了周府,上了馬車,在馬車之中,谷應天沉默了良久。
今天和周鐵衣一番談話,他收穫巨大,但也一無所獲。
他能夠清楚結合周鐵衣所做之事,反推出周鐵衣這番話究竟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實意。
而事實的結果是,這是真的。
所思即所行,所行即所成。
但正是這番足以開宗立派的高論,讓他這位縱橫家三品一時間都失了口舌之利。
別人已經在和你談天下人的未來了,在談如何與儒家爭奪道統,你突然冒一句我們該怎麼蠅營狗苟,結黨營私,縱橫捭闔,谷應天自己都覺得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