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六觸 作品

第335章 揠苗助長的背後


 不到2分鐘,十幾輛廠內專線排著隊開了過來。

 這些車都採用純電驅動,行駛起來十分安靜,每一輛可以乘坐20個人,行駛速度並不快,想要下車只需要跟開車師傅招呼一聲,隨停隨走。

 “朱工啊,你這廠區搞這麼大,集團那邊沒有意見?”王銘坐在車上,看著一排排的廠房,詢問「泰山汽車」這些年的發展歷程。

 「泰山汽車」自從拆分出去之後,便開始了獨立運營之路。相比其他的幾家企業,「泰山汽車」的道路無疑艱難許多。

 當初拆分出去的時候,「泰山汽車」這邊只有一個小電驢產品,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小電驢屬於王銘揠苗助長的產物,別說利潤了,早期的產品幾乎虧本在賣。

 後面隨著產線的成熟,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其他成本都好說,只需要的不斷提高工藝水平,成本總歸是能夠壓下來不少。

 電池的成本就沒辦法了,這玩意屬於剛性成本,這麼多年下來,經過無數次改良和優化,每度電池成本依然在2200塊一度的樣子。

 成本下不來,利潤自然上不去。像小電驢這樣的產品雖然的用途廣,但價格不可能賣太高,利潤空間本身就窄,想要在這上面賺到大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幾年前,王銘也發現了這個弊端,建議黃娟那邊把鋰電池的生產分開。快消品電池給到「泰山精密」這邊,主攻高性能三元鋰電池,目標是儘可能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和輕量化。

 動力電池給到「泰山汽車」這邊,主攻磷酸鐵鋰電池,目標是在保證電池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的電池能量密度。

 完成這樣的調整之後,「泰山汽車」這邊的鋰電池成本才得到一個比較大的降幅,利潤也隨之而來。

 即便如此,每輛小電驢的利潤也沒有超過1000華夏幣,一直是在幾百塊的區間徘徊。以他目前看到的情景,僅憑小電驢的那點利潤,顯然是撐不起這麼大規模產業園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