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餘暉 作品

第135章 明軍又來了(第2頁)

 思明府地域狹小,炮匠技藝平庸,幾乎無鑄造重炮的經驗。因此,徐晉雖心存不滿,亦未過分苛責這些匠人。
 “欲實現重炮批量生產,必先拿下廣西乃至兩廣地區……”
 此前,徐晉曾疑惑,此時歐洲應仍流行銅炮,為何紅夷人賣給他的皆為鐵炮。
 後經調查,他發現這些鐵炮的源頭在澳門,那裡有一座“卜加勞鑄炮廠”,由嘉靖年間的葡萄牙人卜加勞創立,規模較大。
 大明所稱的紅夷重炮,幾乎皆購自此處。此炮廠原只生產銅炮,後引進大明的鐵炮技術,交由華工鑄造,品質優良,勝過明廷自產火炮。
 也就是說,那狡猾的葡萄牙商人米格爾說甚麼火炮鑄造難,海運成本高都是騙人的,這傢伙從卜加勞炮廠進貨,再倒賣給保鄉軍,利潤翻番都不止。
 初聞此消息,把徐晉氣的夠嗆,他意圖繞過米格爾這個中間商直接從炮廠進貨,但卻碰了個不硬不軟的釘子。
 此時的葡萄牙人有求於明廷,主要是為了澳門租住的合法化,甘願每年給大明交數萬兩銀子的稅。
 甚至,在某些時候,葡萄牙人還會出動艦船幫助明軍鎮壓叛軍。
 在這種情況下,卜加勞炮廠又怎敢將火炮賣給保鄉軍這種叛軍性質的地方軍閥呢。
 與這點利潤相比,他們並不想冒這個被大明知道後斥責的風險。
 當然了,米格爾從炮廠進貨再倒賣給誰,那就不關炮廠的事了。
 思來想去,徐晉只好讓趙元基以海商的身份找機會跟那炮廠的人談談,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
 時光荏苒,須臾之間,已至三月中旬。
 保鄉軍經數時經營,現已有六個步兵都。其中四個裝備齊全,人員滿編。
 炮協新增七八門三斤炮,火力更猛。且此前繳獲眾多戰馬,騎兵雖仍為一協建制,卻已人均雙馬,一騎一戰。
 重甲兵無大變化,僅多一標數十人。
 工協、輜協亦各自擴充若干人。
 至於地方治安部隊,兩個衛戍都已建成,以司、協為單位,分駐各府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