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餘暉 作品
第135章 明軍又來了
保鄉軍所產套筒式軍刺,安裝簡便,其後部裝有彈簧卡扣,可支持數百次拆卸。目前鐵坊產能與銃坊製造燧發槍速度基本持平,可確保每支槍皆有刺刀裝配。
但徐晉仍覺產能太過不足,保鄉軍急需全面裝備升級。
“吾將令匠部增派人手,務必大幅提升刺刀產能!”
只要刺刀不缺,燧發槍則可先從洋人處多購以應一時之需,同時銃坊亦在加緊生產。
保鄉軍若能全面升級此二者,長槍手等古典兵種基本可淘汰,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火力密度與烈度皆將有質的飛躍。
當然,戰術亦需相應改變,明軍將得見真正的線列步兵。
最終,徐晉來到炮坊,此地稍顯破敗,連帶師徒不過六七十人,主要原因是缺少技藝精湛的炮匠。
這些人還是保鄉軍費盡心力從三府轄下蒐羅來的。
“炮坊月產量多少?有無棘手難題?”
大將軍發問,炮坊匠頭趕忙答道:“回大將軍,如今鐵料充足,只是人手短缺,目前每月可產三斤炮四門,每年可產六斤炮三門……”
見大將軍眉頭微皺,匠頭又笑著說,如果全力生產碗口炮這類小炮,月產二三十門不在話下。
“要這小炮何用,我保鄉軍需要的是重炮、大炮!”
徐晉冷哼一聲,心中無奈更甚。
這傳統火炮以金屬銅打造,有鑄造容易、壽命長、易養護、精度高四大優勢。
但缺點是造價高昂,華夏自古缺銅,很長時間都將其鑄成貨幣,一尊銅製火炮的成本可想而知。
況且,銅炮耐高溫高壓能力欠佳,鑄造時必須加厚炮管,以防炸膛。因此,看似粗壯的炮身,其炮眼實則僅能容納一拳,威力自然有限。
鑑於此,明早期已開始使用鐵鑄炮,因鐵造價低廉,且承壓能力更強,在相同重量下,鐵炮價格更低,威力更大,極宜大規模裝備。
保鄉軍家底薄弱,無自然力負擔銅炮。
然而,此時鐵炮的性能和壽命不及銅炮,鑄造時易出現氣泡,引發炸膛,對生產工藝和炮匠技藝要求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