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路修精神內核(第2頁)

 這改造激情在現實中已經有了無數事例——凡是革命,以改造為目的的行動,都在它的支配之下。

 魯路修有一點是值得讚揚的:

 他從不以憐憫行動——革命者的憐憫是狂熱的公共暴力,道德家的憐憫則是特意而持久的羞辱,這使他避免掉入尼采般厭惡自我折磨和虛偽或革命者厭惡不正義的深淵——那會使他真正完全成為馬基雅維利的信徒。他其實相當的純潔,能承認自己並非毫無可指摘之處(僅限與當皇帝前),使他免於被陳列在無數類型的爛人組成的無賴畫廊裡作為偽君子遭人詬詈。

 而我最在意的恰恰是他立場的這種不堅定,作為君主他首要清除的是虛偽的惡;而碰到娜娜莉,他馬上視殘忍為首惡,任何對娜娜莉的殘忍都是不可接受的。

 這時他就像蒙田一樣,試圖以一個固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不過只對一個人展現,而且讓他做成了。他對cc沒做到過這個程度。

 在政治上的反叛是我們這個世代普遍可以接受的,畢竟顛覆已經成為主流,下個時代要沿用話語可能就是對顛覆的顛覆,逐漸像智者的愚蠢。畢竟不是每個時代反貴族式都是先進代表。

 而是看到了政治暴虐下君主的恐懼,這是懦夫的殘忍,而不是征服的偉業。真正統治世界的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不是帝國,也不是最高統治權,而是文明,一種能阻止一個國家剝削一個國家,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的概念,雖然看起來很理想主義,但除此之外我們只會看到現在的秩序,我們擁護它只因它支配著現在,這已經是對反叛所能給予的最大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