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426章 發展與變革(第2頁)

沒一會,韓建昆拎著些材料走了進來,脫了大衣,走到沙發這邊跟李學武輕聲彙報了幾句。

李學武點點頭,他便將材料遞給了李學武,自己則是逗著李姝,哄了她往餐廳去了,那邊也有沙發,可以給她玩。

顧寧的身子越加的沉,輕易不願意走動的,早飯過後在屋裡轉了轉,便回裡屋躺著了。

李學武翻看了手裡的材料,站起身先是走到裡屋門口看了她一眼。

見她閤眼休息著,便將門輕輕帶上了,省的孩子吵鬧,擾了她睡眠。

等關好了門,這才拿著材料邁步上了二樓。

因為兩口子都不在樓上住了,所以生活用具都搬下了樓。

不過樓上依舊打掃著,準備著,一等顧寧生產,還是要在樓上坐月子的。

一來方便,二來也是照顧顧寧的習慣,她自己早就說過,不會悶在房間裡待一個月的。

秦京茹還跟她開玩笑,說想喝什麼湯,到時候會準備。

顧寧則是無所謂的態度,只等到時候看,如果營養充足,她是不想喝油膩的湯。

二樓的房間趁著兩人不住,秦京茹早就把窗簾和床單被罩重新清洗了,甚至連屋裡的衛生都重新做了一遍。

主要是顧寧的預產期就在這個月,時刻都得準備著。

就連客房因為聽說顧寧的母親要回來,都已經收拾的乾乾淨淨。

平日裡跟李學武兩口子如何都好說了,但在顧寧孃家媽面前,總要有些忌諱。

樓下廚房叮叮噹噹的,李學武躲到樓上看材料。

是韓建昆去俱樂部拿回來的。

不僅僅是回收站的業務材料,也有李學武要求,山上的智庫收集和整理的相關信息。

昨天,位於俱樂部的辦公室以李學武的名義,向遠在吉城、邊疆、港城以及鋼城的家人和朋友們送去了新春問候和祝福。

特別的,如聞三兒,李學武還送去了母子平安的消息,費善英親筆寫的書信,通過電報發去了港城。

給婁姐的,是李學武親自寫的問候與關心,把京城的情況,婁父婁母以及婁庭的狀況都說給了她,也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思念。

李文彪早就傳回消息,新年期間業務多,事情忙,他和媳婦兒就不回來過年了。

要在年後,最遲十五之前回來看看家,看看丈人丈母孃。

西琳也表達了同樣的願望,希望在年後選定時間回京來看看。

她來的消息很含蓄,並沒有提及李學武,是以關心迪麗雅的由頭。

李學武並沒有吝嗇筆墨,親自給兩人回了消息。

一方面是同意了他們的回京意願,同時也叮囑兩人要做好工作安排。

基本上,兩人是不能同時回京的,否則東北一旦需要,不方便有人出面管理和協調。

即便是有較為信任的周亞梅在,可對方並不是業務管理型人才。

李學武更希望兩人能錯開時間,甚至是與港城聯動,多出去見見世面,也讓聞三兒等人回家看看。

相比於其他人,去一次港城那便是遙不可及的夢,是不可想象的天塹。

但在回收站這邊,並不是什麼難事。

李學武倒是很希望管理層能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跟外界接觸並不是要學習他們的生活,反而是能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

外面的生活條件一定是比國內優秀的,所具有的誘惑力也是非常強的。

這也是為什麼八十年代開放國門的時候,有那麼多人嚮往國外的生活,甚至不惜拋妻棄子。

當然了,這裡面也鬧出來不少笑話。

八十年代把祖宅四合院以三四千塊錢的價格賣出去,然後投奔國外刷盤子努力打拼。

二十年後,不乏有成功人士,帶著百萬鉅款回到家鄉,面對價值一個億的老宅露出失落又悲傷的微笑。

這樣的人其實還好,至少有錢能帶回來,那些為了留在國外,找個老外嫁了的,多是人財兩失,甚至客死他鄉。

總計發展的二十多年,又有幾個鄧文迪啊。

那些年考上大學公費留學的天之驕子,再回首,三十年後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什麼。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念他鄉萬兩金。

人離鄉賤,殊不知當年出去的那些人,如果穩穩地在國內發展,即便是隨遇而安,恐怕也不用為身後事所擔憂了。

送管理人員出國,與後世所要面臨的危險是一樣的,怕他們出去了不回來。

但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調查部才能解決問題。

就回收站這些管理層,充其量也就是港城一遊,看看外面的風景,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和文化。

李學武不會強求他們的思想要跟這個時代同步,那樣只會故步自封。

就連他自己,也是不斷地挑戰著時代的底線。

如果僅僅是一個回收站,那李學武無所謂未來如何。

可到如今,攤子越來越大,期待的目標越來越遠。

真就是讓他自己管理和制定方案,怕不是要英年早逝。

從他給自己設計的人生規劃中便能看得出,他並不想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努力上。

即便是現在很忙,但他依舊有時間陪伴家人,處理私事。

但私事超過了一定限度,必然要侵佔陪伴家人的時間,因為他不可能減少工作的時間。

所以最合適的解決辦法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合適的機會培養現有管理人才。

見識繁華並不能提升知識水平,但能拓寬眼界。

就依著現有的這些人,管理水平一定是不合格的。

要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搞學習,搞理論知識培訓,那無疑是強人所難。

但拓寬眼界過後的結果便是,這些人會主動去獲取瞭解新生活的技能和知識。

很簡單的例子,為什麼電視機剛剛出來的時候會那麼的火?

不完全是電視所代表的娛樂形式超出了以前所有媒體帶來的歡樂性質。

但不可否認的是,電視機同電影一樣,都是動畫性質的媒體傳播形式,為什麼後世有一段時間,村裡來放電影,大家都不喜歡看了,反而是躲在家裡看電視?

其實還得說電視提供了豐富多彩可供選擇的節目,更多的從外界獲取知識。

包括村裡的老年人以及中年人,在收看新聞和電視節目的時候,是對外界的一種瞭解和認知。

智能手機出來後,為什麼又打敗了電視機?

因為智能二字,對於知識的瞭解和信息的獲取,有了定向的主觀意識。

所以,擁抱新的事物,帶來的並不全是消極的一面。

看電視,引起了農村瞭解城市,走向城市的運動,近視眼逐漸增多。

看手機,引起了通訊時代的發展,小媳婦兒們通過聊QQ,開始有了歪心思,想著出去傍一個,總比自己爺們有能力。

看智能手機,徹底擁抱城市生活,改變了幾千年來農村的固有生活習慣,農村空了。

未來,科級進步之後,是不是會出現城市高度集中化的貧瘠現象,轉而富人流向城郊?

國內發展看馹本,現在國內出現的所有社會問題,隔壁鄰居都經歷了一次。

時代變遷,任何人都算不好未來會如何。

李學武能看到的是以前發生過什麼,現在真正發生什麼。

他不怕這些人出去後不回來,即便是調查部把人帶回來了,可也廢了。

走出去是一道風險,走回來思想變不變又是一個考驗。

但為了未來的發展,這一關必須闖,否則在未來的人事變革中,還要蒙受更大的損失。

包括老彪子、聞三兒這些人,在回收站發展體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便不能再負責具體化的業務,是跟不上時代進步的。

如何變,如何準備,這是回收站在未來十幾年內必須面臨的重大抉擇。

有這十幾年的存在,可能未來他們能走的路更長遠,更有自主和決斷。

回了老彪子的信,回了西琳的信,又看了邊疆的報告,以及鋼城的報告書,總算是對自己產業大概情況有了個瞭解。

這裡當屬邊疆的發展最為薄弱,蓋因邊疆回收站的成立時間太短,基礎太過於薄弱。

這還是有許寧過去邊疆辦事處主持工作,對他們照顧有加呢。

再加上承接辦事處與地方的業務,早有大商人的底子在,不輸於零基礎起步。

丁萬秋獨當一面,很有幹勁和闖勁,為了早日去港城,也要有資本完成自己的目標,他是豁出老命了。

肖建軍年輕,但有思想有文化,更跟著丁萬秋學著真本事,他的發展才是李學武最為看好的。

至於說大春和趙老五,兩人的發展因為家庭出身和教育、成長背景關係,限制了未來進一步提升自我。

即便是有時代的機遇,有平臺的輔助,這樣的人也難當大任。

不是瞧不起人,恰恰相反,李學武對他們更為看重和依賴。

高端人才在未來是不缺的,缺的恰恰是核心層面的忠誠力量。

有些人能力高,賺錢能力強,但不好把控。

資本只需要在關鍵位置放一個可信賴的人,起到鉗制作用,那整個生產鏈條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李學武尤其鐘意大春,比較趙老五具有靈活的頭腦,但同樣擁有做事的底線。

即便明明知道李學武驅逐了張萬河,但他依舊選擇了聽從命令,前往邊疆開拓進取。

為什麼?

因為他知道,李學武驅逐的僅僅是張萬河的人,並不包括所屬勢力和關係。

甚至張萬河的兒子張大勇還在俱樂部上班,沒有受到一點影響。

山上的老家也是一樣,除了那些動手傷人的,其他人家並沒有遭殃。

成王敗寇,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況且吉城的西琳並沒有要求大強子對那些人的家屬趕盡殺絕。

她不是這樣的人,李學武也不是。

為什麼調走丁萬秋?

因為丁萬秋不怕這個,他甚至想要用那些人來換取李學武的信任和支持。

李學武不是殺人狂魔,雖然他不講究什麼禍不及家人那一套,更不會固執地以為山裡的家屬跟這件事沒有一點關係。

但他很清楚,他要的是什麼。

求財不求命,殺人永遠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