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2章
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覺察到了她的沉默,瞭然的笑笑,沒再說什麼。
周瑾玉有點難受,她急忙開口:“您知道嗎?我上學的時候最喜歡您的那首《春望》了。
我現在還記得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其實當時喜歡的不是這首詩的意義,而是喜歡那其中的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中二時期總是拿來自傷。
其實這首詩聯繫到杜甫所處的安史之亂的背景,讓人有種驚心動魄的震撼。
杜甫似恍然似驚訝,最後眼睛微溼。
秦朝。
嬴政不解:“怎麼後世很喜歡詩,周姑娘他們後世上學都要學詩?我大秦就沒有詩和賦流傳下來?”
李斯上前一步:“陛下,臣建議不如把我大秦優秀的詩和賦都收錄在冊,以流傳後世?”
“可!你立即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