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口氣看懂明清政權
此時朱重八已經回到黃桷寺專心讀書。
昔日的一位好友邀請他加入亳州元帥郭子興的義軍。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官方史料並沒有記載這個人的名字,雖然很多人都認為是湯和,但是無論《明實錄》還是出土墓誌銘都沒有提到這件事。
總而言之,這位在史書上失去了姓名的神秘人物,邀請時年二十五歲的朱重八加入義軍。
朱重八還沒來得及答應就被人告發到官府,無奈之下只好去投奔郭子興,並且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新名字——朱元璋.
朱元璋投奔到郭子興麾下後,很快就嶄露頭角,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秀英為妻,並且招募了一批自己的班底。
這些人都是日後的明朝開國功臣,比如李善長等一眾淮西文臣,以及徐達、常遇春等得力武將。公元1355年,郭子興去世,朱元璋與杜遵從元軍手中奪取金領,得到了逐鹿天下的入場券。
當時各路義軍中實力最強的是陳友諒和張士誠。陳友諒志驕,張士誠氣短。
朱元璋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先後攻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橫掃江南,出師北伐,在公元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將元順帝趕出了中原,逐步統一中國.
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元建文,在祖父開拓的基礎上實行儒家文治。朱元璋晚年大肆清洗功臣,殺得朝堂半空,為年幼的皇太孫鋪路。
然而朱允炆登基之後就將矛頭對準了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藩王——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
公元1398年,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靖內難”的旗號,起兵造反,以封地北平的一隅之地,向坐擁全國的大侄子建文帝發起挑戰,史稱“靖難之役”。
經過4年血戰,朱棣終於在公元1402年兵臨南京城下。
曹國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開南京金川門,南京皇宮燃起了熊熊大火,建文帝消失於一片火海之中,他的下落成為明史第一迷案。
朱棣登基為帝,改元永樂,廢除建文年號,對忠於建文帝的文官如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進行殘忍的清洗。
與此同時,朱棣逐步削除了宗室諸王的兵權,提升他們的物質待遇,使他們變成富貴閒人,無法再對皇位產生威脅.
朱棣雄心勃勃登基後,將封地北平升格為Bj,派遣鄭和下西洋擴展朝貢貿易,宣揚大明國威,下旨編修《永樂大典》,全書共卷,收入圖書七八千種,是中國古代第一大類書。
在文化外交都取得一番成就之後,朱棣又將目光放到了明朝的邊界之外。早在建文年間,安南黎氏篡位,前安南國王的後裔陳天平投奔明朝。
朱棣登基後派人護送陳天平回國,沒想到在半路被黎氏截殺,明朝使臣也一併遇難,朱棣大怒,下令討伐安南,以陳氏絕嗣為由將安南併入明朝版圖。
然而安南石山石水,地形複雜,明軍疲於應付,在朱棣死後兩年,明宣宗就下令放棄了安南.
公元1407年,漠北韃靼南下犯邊,朱棣派齊國公邱福率大軍北征,沒想到竟全軍覆沒。朱棣索性親自出馬,將漠北韃靼打的聞風喪膽。
公元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中駕崩,終年65歲,廟號太宗。
朱棣死後,明朝由開疆拓土轉入守成之治,朱棣的兒孫明仁宗、明宣宗對永樂年間的執政方針進行大幅度收縮,實行休養生息,鼓勵農桑的政策,史稱“仁宣之治”。
明仁宗僅在位10個月就突然死亡,明宣宗在位10年,38歲就英年早逝,留下了僅有9歲的太子朱祁鎮,是為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初期,有祖母太皇太后張氏保駕護航,任用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名臣,政治風氣尚算清明。
然而,明軍四次征討麓川,耗費了大量兵力財力,導致北邊防禦空虛。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相繼離世,宦官王振專權,欺壓忠良,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