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哉乾元(第2頁)
【一口氣看懂元朝百年風雲#歷史#元朝#小知識】
大哉乾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朝代。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燕山,北包貝加爾湖,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法統,從內亂之中建立,又從內亂之中衰亡。
自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至1368年元順帝逃出中原,元朝共有98年曆史。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元朝百年的風雲歷史.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召開庫裡臺大會,建立大蒙古國,又稱蒙古帝國,開始了征服歐亞大陸的歷程。
蒙古的崛起是歐亞歷史上的奇蹟,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裡,成吉思汗的子孫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了空前遼闊的領土。
公元1218年,蒙古滅西遼。次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一路打到伏爾加河流域。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病逝。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繼位。公元1233年,蒙古滅東真國,次年滅金國。隨後第二次西征,史稱長子西征,蒙古遠征軍佔領莫斯科,大敗神聖羅馬帝國聯軍。
不久,窩闊臺病逝,遠征軍回師。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窩闊臺長子貴由繼位,貴由在西征途中突然暴亡。
蒙古貴族推選成吉思汗第四子託雷的兒子蒙哥繼位。公元1254年,蒙古滅大理。4年後滅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公元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釣魚城時病逝。
蒙哥的兩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忽必烈搶先稱汗,阿里不哥也不甘示弱,在蒙古西部諸王的支持下稱汗。
經過4年內戰,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遷都於大都,按照蒙古制度,忽必烈必須召開庫裡勒臺大會,得到蒙古貴族的推舉,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蒙古大汗。
然而當時由成吉思汗子孫建立的伊利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已經各自為政,忽必烈只是四大汗國名義上的宗主。
忽必烈任用漢臣治理中原,加強中央集權,恢復農業生產,迎進大都,翻修上都,將大都和上都作為統治中原與草原的兩個中心。
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國號改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當時中國僅剩南宋政權尚未滅亡,忽必烈在穩定內政之後就將滅宋提上日程。
公元1274年,忽必烈出兵攻宋,此時的南宋已經日薄西山,在長年的戰爭中耗盡了最後的財力兵力。兩年後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太皇太后謝道清抱著小皇帝開城投降。
公元1279年,南宋殘存的流亡政權在崖山海戰中覆滅。自唐末五代以來,中國300多年的分裂在忽必烈手中徹底終結。
然而元朝的上升勢頭也到此為止了,在滅宋以後,元朝進攻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戰爭多以失利告終。在馬上打天下之後,元朝需要在馬下治天下,遺憾的是,元朝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好。
元朝國祚近百年,換了11個皇帝,政治鬥爭十分激烈。忽必烈本來想按照漢人傳統立嫡長子真金為皇太子,但真金早逝。
忽必烈又沒有指定皇太孫,因此下一任皇帝依然按照蒙古傳統由庫裡勒臺大會選出,這就導致元朝皇位很少能夠正常更迭。
蒙古貴族壓制漢人,官僚排斥漢法,用法令將百姓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規定了不同的政治待遇,致使民族矛盾日漸激烈。
與此同時,理學的地位卻不斷上升,最終成為官學。理學興起於南宋,雖然曾被權相韓侂冑打壓,但在韓侂冑倒臺以後,理學成為南宋的顯學。
忽必烈任用理學派士大夫,尊奉孔子,開設學校教授理學,使理學從南宋故地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官學。
然而元朝的科舉制度時廢時興,導致很多有才華的士子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上層依然被蒙古貴族把持。
公元1320年,元英宗碩德八剌繼位,推行以儒治國的政策,大量啟用漢人官僚,實行改革,整頓吏治,裁減冗官,減輕百姓負擔,緩解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