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八章 東漢王朝的興衰(第3頁)

 就在閻顯兄妹焦頭爛額之際,宦官們再次發動政變,誅殺閻顯一黨,擁立廢太子劉保為帝,史稱漢順帝。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東漢的國力已是大不如前,此時的漢順帝僅有11歲,閻太后又被趕到離宮,朝政大權由宦官和乳母宋娥把控。

 漢順帝引入了外戚梁氏,來制衡宦官,摒棄了乳母宋娥,然而漢順帝死後,梁氏又繼續專權。東漢走進了死衚衕裡,諷刺的是當外戚和宦官都相繼退場之時,東漢的統治也將會走到盡頭。

 漢衝帝年僅3歲就夭折,梁太后又立宗室劉志為帝,史稱漢質帝。漢質帝不滿梁氏專權被毒死,梁太后繼續逼宗室劉宏為帝,是為漢靈帝。

 《出師表》中所寫的“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就是指漢桓帝與漢靈帝時期。此時的東漢吏治腐敗,弊病四起,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一些清流的士大夫、太學生聚集在一起,針砭時弊,抨擊政治,反對宦官專政,聲勢愈發浩大,宦官集團也不甘示弱,仗著皇帝當靠山,對政敵大肆報復,引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第二次黨錮之禍是在漢靈帝時期,漢靈帝也是宗室出身,由外戚竇武擁立,竇武站在清流這一邊掌權以後啟用這些受罰的士人,計劃剷除宦官集團,

 沒想到事情敗露,宦官曹節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誅滅竇武一族,將竇太后遷到南宮,又發動了第二次黨錮之禍。兩次黨錮之禍造成大量士人逃亡,影響極為惡劣。

 作為皇帝的漢靈帝劉宏也毫無治國才能,賣官鬻爵,縱容宦官十常侍胡作非為。漢靈帝甚至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宦官常侍的黨羽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百姓們的生活更加困苦,同時一則不祥的讖語開始在東漢流行。當時東漢流行讖緯之學,一部名叫《春秋命歷序》的緯書預言漢朝在400年時將會有大難。

 此時的漢朝已是天災不斷,滅亡的喪鐘即將敲響。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張角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聚眾造反,對本已腐朽的東漢再次施以沉重的打擊。

 雖然黃巾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但它所留下的影響卻極為深遠。首先是一大批新生代將領在討伐黃巾之亂時立有戰功,嶄露頭角。

 其次,朝廷疲於應付黃巾軍,允許地方州郡募兵,這直接導致了日後的割據勢力出現。

 漢靈帝死後,何皇后立自己的兒子劉辯為帝,是為少帝。其兄何進與十常侍爭權,聽從袁紹之言,召董卓進京。

 然而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十常侍所殺。袁紹、曹操帶兵殺入宮中,將宮中宦官血洗一空。張讓等人挾持少帝出逃,見追兵已至,投水自殺。

 至此,困擾了東漢百年的外戚宦官專權問題通過物理手段根除,然而東漢也從此名存實亡了。

 董卓進京之後,東漢的中央政權徹底淪為軍閥的傀儡。董卓為何皇后所生的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引得各路諸侯討伐,揭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北方各鎮混戰不休,一大批士人南渡避難,為刀耕火種的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為日後的三國鼎立、南北對峙埋下伏筆。

 公元196年,曹操迎立劉協監國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統一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的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三國鼎立之勢已然形成。

 戰後圍繞著荊州如何劃分,孫權與劉備爭執了數年。公元214年,劉備得益州與孫權進行湘水劃界,然而孫權依然不滿。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大敗曹操,留守荊州的關羽北伐樊城。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佔領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被東吳所殺。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逼迫漢獻帝禪讓,改國號為大魏,至此東漢王朝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