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八章 東漢王朝的興衰(第2頁)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藁城千秋亭稱帝,建立東漢,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12年後,光武帝掃平關中,平復隴西,最終一統天下。

 【一口氣看懂東漢的興衰#歷史#東漢#小知識】

 公元25年,劉秀稱帝,為漢朝繼續合祚,開啟了東漢王朝。

 從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開始至公元220年,漢獻帝退位,東漢王朝一共經歷了195年曆史,先後有14位皇帝。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東漢王朝。

 東漢剛剛建立時並未統一全國,雖然王莽已死,但是各地義軍軍閥依然混戰不休。當時最大的兩支勢力綠林軍和赤眉軍在劉秀登基後,劉秀派大將圍攻洛陽。

 洛陽的綠林軍堅守數月,在劉秀的勸誘下投降東漢。王朝定都洛陽,在取得開門紅之後,劉秀繼續進軍關中殲滅赤眉軍。

 接下來禁軍隴右,巴蜀等地消滅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歷時11年終於統一全國。

 劉秀吸取了西漢王朝的歷史教訓,退功臣而進文吏。在給予開國功臣優厚物質待遇的同時不給予實權。

 當時開國功臣二三十人,封侯百人,僅有鄧禹、李通、賈復三人能參與國事。同時劉秀嚴防外戚後黨干政,不許他們參與政事。

 在防範勳貴外戚的同時,劉秀大力整頓吏治,恢復經濟,完善察舉制,選拔天下賢士,入朝為官,以此加強中央集權,奠定了東漢前期的繁榮局面,史稱光武中興。

 公元57年,漢光武帝劉秀駕崩,漢明帝劉莊即位。劉莊繼承了父皇的執政方針,約束宗室貴族,外戚後黨,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農桑,興修水利。

 此時絲綢之路已經斷絕60餘年,北匈奴統治的西域諸國。公元73年,漢明帝派竇固、耿秉出征北匈奴,在天山大敗呼衍王,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再次打通了中斷半個世紀的絲綢之路。

 不久漢明帝去世,北匈奴反攻與車師國圍攻漢軍,漢章帝劉達繼位後出兵解圍,兩次增援班超,讓他繼續經營西域。

 漢章帝繼續了父祖的事業,後世將明章二帝在位期間合稱為明章之治。儘管自光武帝開始東漢對外戚一直嚴防死守,但是在漢章帝時期還是出現了外戚跋扈的現象。

 漢章帝性格寬厚,對小舅子竇憲頗為縱容,再加上漢章帝英年早逝,最終讓竇氏一族掌握大權,再次讓東漢走上了外戚專權的老路。

 漢章帝死後,漢和帝劉肇僅有10歲,由養母竇太后攝政,開啟了東漢太后主政與外戚專權的先河。

 竇太后在漢章帝一朝就是宮鬥冠軍,掌權以後排擠宗室諸王,重用孃家親戚,派兄長竇憲北征匈奴,樂羊封狼居胥,以此讓竇憲官至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隨著漢和帝的日益成長,竇憲也愈發囂張跋扈,讓漢和帝十分不滿。公元92年,漢和帝誅殺竇憲奪回了權力,東漢國力在和帝親政之後達到鼎盛。

 西域諸國歸附東漢,是東漢的影響力通過絲綢之路到達地中海。

 然而漢和帝27歲就駕崩了,東漢陷入了太后稱制,皇帝奪權的怪圈之中。漢和帝駕崩時,河西皇后鄧綏冊立剛出生100天的劉龍為帝,以女君之名臨朝稱制。

 然而劉龍還不滿週歲就夭折了,鄧綏又立旁支宗室劉祜為帝,即漢安帝,繼續垂簾聽政,鄧綏先後執政16年。

 當時東漢天災人禍不斷,鄧綏功行節儉,關心民生,杜絕奢侈浪費,平反冤獄,並且籠絡士人,為自己拉了一大波好感,也在後世留下了“鄧太后盛東漢”的美名。

 然而鄧綏執政期間絲毫沒有放鬆過自己的權利,漢安帝形同傀儡,在依靠孃家兄弟的同時,鄧綏又將身邊的宦官引為心腹,這也引發了之後的宦官專權問題。

 公元121年,鄧綏去世後,漢安帝立即清算鄧氏家族,然而漢安帝的手腕比鄧太后遠遠不如。新的宦官、宮人與皇后閻氏一族相勾結,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東漢國力從此走上了下坡路,皇后閻姬迫害太子劉保,史稱安帝將劉保廢為濟陰王。

 然而安帝廢太子後不久就突然去世,閻姬和兄長閻顯秘密冊立漢安帝的堂弟劉懿為帝,但是劉懿剛登基不久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