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二百一十四章 明朝遺臣

【大唐國度多次淪陷,為什麼沒有被滅亡?歷史唐朝小知識】

古往今來,國都都是王朝的命脈,國都被佔,就相當於王朝的終結。可對於大唐來說,短短289年的歷史中,長安竟然六次失守。

然而,大唐卻跳出了“帝國魔咒”,一次次地從困境中崛起。那麼,大唐是如何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國都長安的大唐往事。

公元755年12月16日,對於唐朝的百姓來說,是個驚天動地的日子。原因無他,正是被視為“對敵神器”的安祿山起兵造反。

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傳回宮中時,唐玄宗還不敢相信。一方面,安祿山的演技太好了,其“忠臣”形象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唐玄宗被安祿山的甜言蜜語所矇蔽,還以為這是他人情戲。殊不知,安祿山這個“乾兒子”是真想“殺父”自己當皇。

於是乎,安祿山一路過關斬將,其麾下的大將崔乾祐在靈寶之戰中大敗唐軍,唐軍損失慘重。安祿山的“開荒打怪”之路分外順暢。

公元756年,他就在洛陽城稱帝,建立“大燕”政權。眼看局勢越發不利,唐玄宗只能把已經退休養老的哥舒翰請出山做“救火隊長”。

哥舒翰剛到達潼關戰場,唐玄宗就開始“外行領導內行”。他讓哥舒翰放棄堅守潼關,主動出擊。在“大老闆”的反覆“指導”下,哥舒翰就掉進了敵人的埋伏圈。此戰過後,20萬唐軍被打得只剩8000人。

面對敗局,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選擇逃跑。於是乎,唐玄宗先放出“御駕親征”的煙霧彈,隨後也捲包袱跑路。

跑路途中還不忘把楊貴妃帶著。唐玄宗這一“擺爛”操作,讓安祿山對大唐江山勢在必得。公元756年,安祿山順利攻下了大唐首都長安。都城淪陷了,按理說大唐怎麼也該準備“收攤”了。可事情並沒那麼簡單。

公元756年7月13日,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他剛一登基,就帶著郭子儀、李光弼兩個“大殺器”與安祿山“打擂臺”。

叛軍雖然殘暴,但大唐百姓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持唐政府。此外,為了“外行人不指手畫腳”,大唐名相張巡竟然靠著7000人的兵力,在睢陽城連續苦戰10個月,歷經叛軍12萬人的輪番攻擊,硬是打掉了叛軍的“血條”。

公元757年,大唐攢夠了力量,為了收復長安,唐肅宗啟用了一位“奇人”——回紇可汗。回紇軍隊的加入,讓大唐軍隊士氣大振。

最終,在郭子儀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收復長安。幾年後,安史之亂也以唐朝的完勝而告終。這次大動亂雖然開啟了唐朝由盛轉衰的序幕,但大唐卻憑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強大的國力,成功渡過了難關。

安史之亂雖然宣告結束,但唐朝的局勢卻並未完全穩定。當時為平定叛亂,朝廷調動了大量兵力,將西北地區的精銳部隊調往中原。這一調度雖然暫時緩解了中原的危機,卻也為後來的藩鎮之亂埋下了隱患。

公元763年,吐蕃趁機攻入大震關,但唐朝邊官竟然埋頭當“鴕鳥”,隱瞞了敵軍的消息。等唐肅宗聽到風聲時,吐蕃軍隊已經兵臨長安城下。

見此情況,唐肅宗啟用了被奪了兵權、靠邊站的老將郭子儀。然而還沒等郭子儀調度完畢,吐蕃軍隊就打過了長安。打不過怎麼辦?跑吧,唐肅宗光速和長安說拜拜,跑到了河南。

公元763年,吐蕃軍隊成功拿下了長安,然而老將郭子儀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雖然上線晚了一點,但是領兵作戰的能力還是過硬的。

長安失守後,他就率軍白天裝作休息,夜晚舉火把行軍,打出了千軍萬馬的架勢。郭子儀的“瞞天過海”戰術果然奏效。

在長安的吐蕃軍隊以為大唐調兵過來“包餃子”,趕緊哄搶一通後退出長安。就這樣,公元763年,在郭子儀的“神助攻”下,長安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大唐的懷抱。

唐肅宗死後,他的兒子李適繼位,是為唐德宗。這位德宗皇帝志存高遠,立志削藩恢復大唐往日榮光。可他這一削就削出了一場“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