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 無冕女皇們(第2頁)

 永曆小朝廷內部忙於爭權奪利,黨爭不休。曾是張獻忠部下的孫可望願意歸順南明政權,但是要求永曆封他為齊王。

 永曆雖然不情不願地給他封了王,但是對孫可望十分猜忌,而孫可望也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曾是張獻忠義子的李定國對南明十分忠心,軍紀嚴明,深得民心,接連打退了清軍進攻。

 兩局明王收復了湖南、廣西,孫可望對此非常記恨,不僅剋扣李定國部下的餉銀,還要帶兵去攻打李定國,李定國功虧一簣。而永曆帝也被孫可望挾持軟禁,向李定國求援。

 公元1654年,張明振和鄭成功進軍長江,清朝東南沿海告急,李定國聯繫鄭成功進攻廣東新會。然而鄭成功未及時響應李定國在新會被清軍重創,死傷慘重。

 等李定國撤退到南寧時,部下僅剩6000人,孫可望趁機攻打李定國,李定國決定擁立永曆帝,護送至雲南,還打退了孫可望進攻雲南的軍隊。

 孫可望投降清軍,永曆政權的處境更加艱難。公元1650年,吳三桂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至緬甸,次年,緬甸將永曆帝身邊的侍衛盡數殺死。

 在清軍進攻緬甸之後,又將永曆皇帝交給吳三桂。1662年,永曆被吳三桂勒死,李定國聞訊後暴病而死。

 與此同時,鄭成功決定前往臺灣為南明尋找最後一塊根據地,當時臺灣南部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

 鄭成功登陸臺灣後驅逐了荷蘭殖民者,將倖存的明朝宗室接到臺灣。不久,傳來永曆皇帝遇害的消息,鄭成功心力交瘁,悲憤而亡。

 鄭氏家族在臺灣仍然使用永曆年號,然而內訌不斷,使局勢更加動盪不安。公元1683年,施琅進軍臺灣,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投降,南明最後一支勢力也徹底滅亡。

 【盤點一下,垂簾聽政的無冕女皇#歷史#小知識#武則天】

 她們是中國歷史上的無冕女皇,垂簾聽政,臨朝稱制,有的能廢立皇帝主政改革,有的能攻城略地,讓敵國聞風喪膽。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垂簾聽政的女皇。

 第一位:大秦宣太后羋八子

 第一位就是大秦宣太后羋八子,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稱太后的女人,秦昭襄王之母。本是楚國女子,後來被送入秦宮,號羋八子,深受惠文王寵愛,先後生有三子。

 其所生長子即是秦昭襄王嬴稷。羋八子的弟弟魏冉也因此得到惠文王的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惠文王的長子秦武王嬴蕩因舉鼎而死。

 由於諸子爭位,其中以公子壯的聲勢最為浩大,當時正在燕國的質子嬴稷在母親和舅舅的幫助下回國登基。公子壯聯合宗室公主在惠文後的支持下反對嬴稷登基,被魏冉誅滅。

 據說惠文後也在這場政變中被殺。由於嬴稷年幼,所以由母親宣太后主政,舅舅魏冉輔政。三年後秦昭襄王親政,但是宣太后對朝政大事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力。

 宣太后任用弟弟魏冉,兒子公子市、公子悝主政,合稱四貴,優於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在甘泉宮將其殺死,秦國趁機攻滅義渠國,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次年,魏國人範睢被秦昭襄王拜為客卿,範睢提醒秦王應該驅逐四貴,昭襄王深以為然。公元前266年,昭襄王廢宣太后,將四貴驅逐出咸陽。

 不久,宣太后病重,想讓情夫魏醜夫為自己殉葬,大臣雍瑞勸說道,如果您讓魏醜夫殉葬,那死了以後如何去見先王呢?於是宣太后就放棄了讓情夫殉葬的想法。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去世。

 第二位是北魏文明馮太后,出身於北燕皇族,其祖父馮弘是北燕末代皇帝。在馮太后出生時,北燕早已滅亡。

 馮太后和家人顛沛流離,最後被送進北魏皇宮,由姑母馮昭儀撫養長大。12歲那年,馮太后被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選入後宮,封為貴人。公元456年,馮貴仁被文成帝立為皇后。

 北魏有子貴母死的傳統,太子出生,生母就要被處死。在馮氏被立為皇后的第二個月,貴人李氏生下了文成帝的長子拓跋宏,李貴人被賜死,拓跋宏交給馮皇后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