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無冕女皇們
【一口氣看懂南明的滅亡#歷史#南明】
明朝為何守不住半壁江山?在崇禎皇帝死後,南明政權接連而起,無數忠臣義士為了明朝延續而嘔心瀝血。但最終仍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明的滅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眉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作為大一統政權的明朝歷史宣告結束。
但對忠於明朝的遺臣而言,這還不代表著明朝的徹底滅亡。當時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已經佔領了黃河流域以及長江部分流域,在北方與關外的清朝對峙,而富裕的江南地區沒有遭受戰火衝擊。
南京作為明朝的留都,依然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政治體系。
崇禎皇帝自殺的消息傳到南京後,留守南京的文武大臣面臨著群龍無首的局面。崇禎皇帝有三個兒子,但都下落不明,因此只能從旁支宗室中挑選。
福王朱由崧是明神宗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的後人,是當時血緣最近的宗室成員。在明末動亂中,他和魯王朱常芳等宗室逃到淮安。
按照明朝宗法制度,他還算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朱由崧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曾與太子朱常洛爭奪皇位,東林黨站在太子這邊,強烈反對福王登基。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福王朱由崧將要登上皇位,一些東林黨人擔心福王登基後會清算他們,強烈反對立福王,想擁立血緣稍遠的魯王朱常芳。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也不太看好福王,原因是福王資質平庸,貪圖享樂。最後在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的擁立下,福王登基,改年號為弘光。
但史可法也因此失去了皇帝信任,為這位弘光朝廷的福王埋下伏筆。
正如史可法所設想的那樣,弘光皇帝並無人君之才,南明朝臣只想著勾心鬥角,對眼前嚴峻的局勢毫無危機感。
與此同時,北京城已經再次易主,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戰中失敗,向西撤去。多爾袞揮師入關,南明最大的敵人從李自成變成了多爾袞。
然而南明朝廷當時主流的看法卻是應該聯合清軍消滅李自成,視李自成為敵,視清廷為友。但是清廷正面只想趁勝追擊,一統天下。
公元1645年,多鐸在陝西大敗李自成後,即揮師南下,劍指南京。大敵當前,南明朝廷卻發生內訌,左良玉在湖廣起兵討伐首府馬士英,馬士英把軍隊調到西邊對付左良玉,為清軍進軍掃清了障礙。不久揚州城破,史可法遇害。
一個月後,清軍兵臨南京城下,勳貴大臣開城投降,弘光皇帝被俘處死。弘光政權滅亡,馬士英又擁立魯王朱常芳為監國,但魯王也很快投降了。
雖然明朝宗室成員眾多,但有君之才的更是寥寥無幾。沒有一個能服眾的皇帝領導,難民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南明各自勢力內訌不止,各自為政。
陸王投降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的擁立下登基為帝,定年號隆武。與此同時,魯王朱以海也在浙東監國。
朱聿鍵和朱以海都是遠支宗室,誰也不服誰。隆武皇帝朱聿鍵是南明諸帝中最有抱負的一位皇帝,立志恢復河山,中興大明。
然而隆武雖然名為皇帝,但群臣非常有限,被鄭芝龍、鄭鴻奎兄弟挾制,有心殺敵,無力迴天。
公元1646年,魯監國政權覆滅,朱以海流亡海上不久,鄭芝龍背叛了隆武帝,暗中撤軍,致使福建門戶大開,隆武政權滅亡,朱聿鍵被清軍俘虜,絕食而死。
鄭芝龍之子鄭成功率餘部南下抗清,隆武帝之地,朱聿鍵在廣州登基,定年後為紹武。
與此同時,明神宗之孫桂王朱由榔也在廣東肇慶登基,一年後永曆南明又一次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情況,紹武政權出兵攻擊永曆政權,打得不可開交
。還沒等雙方分出個最終勝負,清軍就攻擊了廣州,紹武政權滅亡。至此,永曆成為南明唯一的正統皇帝,各地抗清力量都願奉永曆皇帝為正統。
然而永曆皇帝也是平庸之人,並無人君之才。公元1647年,湖南被清軍攻佔,永曆逃往廣西。李自成和張獻忠殘部與南明合作,共同抵抗清軍,但是一些南明官員卻仍然視他們為流賊,處處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