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被汙衊的假奸佞(第3頁)
此外汪直人如其名,公允正直,嘉興知府楊繼宗進京時汪直想去拜見,可楊繼宗卻避而不見。按理說他這次應該徹底得罪了汪直,可在明憲宗問汪直哪位官員廉潔的時候,他卻毫不猶豫的說出楊繼宗的名字。
此外河南巡撫秦虹秘密彈劾汪直,汪直知道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對明憲宗說秦虹是個賢能的人,因此他敢於直接彈劾自己。汪直不但為官正直,領兵還自有一套章法。
1479年建州女真作亂,汪直率兵平定韃靼進入大同,燒殺搶掠,也是汪直統籌領兵徵繳。隨後汪直率兵鎮守大同,他在大同期間,敵軍從未在明軍手中討到便宜。
但這位能征善戰的宦官卻因與總兵許寧不和,在公元1482年被調離大同貶至南京。而他一離開明軍就死傷數千,差點丟掉大同,汪直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第4位,敦肅皇貴妃,如果說汪直被抹黑,多多少少是因為自身行事無所顧忌,那麼敦肅皇貴妃年氏披上跋扈的名聲則是被她的哥哥年羹堯連累了。
公元1723年,雍正帝登基,他的側福晉年氏被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那拉氏。而這位年貴妃與《甄嬛傳》中的華妃不同,她不但不跋扈,反而謙恭有禮。
年世豐貴,李飛的冊文中寫道年氏“丙針歸於土使批註方生”,意思是說年貴妃不但能引經據典,而且行事遵循典章制度,美名遠播。
此外,與影視劇中不同,這位年貴妃不是一無所出。相反,在1712年至1723年,雍正帝所有的子嗣都是年貴妃所生。
後來年貴妃的哥哥年羹堯居功自傲,雍正帝處置了年羹堯,卻沒有因此牽連年貴妃,可見這位貴妃深得聖心。只不過敦肅皇貴妃年氏身體不好,1725年就病逝了,她的傳奇故事也在這一年戛然而止。
【一口氣看懂科舉制度的興衰發展#歷史#科舉制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科舉制度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不按門第只看真才實學的科舉考試為何會成為禁錮思想、導致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科舉制度。
在隋唐以前,官員選拔主要通過察舉和九品中正制,察舉制還需要考察品行才能,而後者就完全是看出身門第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儘管南北朝也出現過通過考試選拔寒門子弟入仕的方式,但是在當時顯然是不可能撼動士族門閥的統治。
隋朝統一之後,隋文帝楊堅下旨至州縣,正式設立了科舉考試,希望能通過考試選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到了隋煬帝時期,又進一步設立了進士科考試,取消了門第限制,完全按照考試成績來提拔,這在當時的世界歷史中是一個非常超前的政策。
但是在隋朝以及唐朝前期,高官厚爵依然被世家大族所佔據。科舉未能成為朝廷主流的選拔方式,只是當時士大夫獲得做官資格的一種途徑,平民百姓寒門子弟很難競爭過擁有權力財力、家學淵源的關隴集團。
直到武則天登場以後,情況又發生了改變。武則天為了掃清自己上位的障礙,大力打壓李唐宗室光榮貴族,同時提拔了一批寒門子弟。
唐朝的科舉制度在高宗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設立了武舉,增加進士錄取名額。為了籠絡人心,武則天經常增開制科,使得通過科舉入仕的人數大幅增加。
盛唐開元年間的27位宰相中,通過科舉入仕的就有18人,其中出身中下層的宰相也有14人,這在實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難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