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文帝朱允炆(第2頁)
雖然他對朱元璋承諾過要對叔叔們以禮相待,然而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就把這些話忘到了九霄雲外。朱元璋病危時已經為朱允炆清除了所有威脅的武將,考慮到自己的大孫子沒有什麼處事經驗,就讓兵部左侍郎齊泰擔任顧命大臣進行輔佐。
22歲這一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即皇帝位。他登基後光速提拔了自己的老師黃子澄成為翰林學士,與方孝孺共同掌管國事。至此,以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為核心的輔政團隊正式成立。
兩個月後,這個剛剛組建的智囊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中,太子朱標和晉王都已經過世,現存年紀最長、實力最強的就是燕王朱棣。
只要順利地把朱棣除掉,那麼其他的藩王也就不足為慮了。如果剛開始朱允炆聽從其他意見,那麼可能大明朝就沒有朱棣什麼事了。可就是這個時候,智囊團中的另外兩個人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黃子澄和方孝孺認為應該由弱到強,還要顧及到皇家的顏面。
在三傻為此爭論不休的時候,朱允炆還是採納了跟自己較為親近的老師黃子澄的意見,首當其衝的就選擇了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朱橚。
朱橚的二兒子向朝廷誣告父親圖謀不軌,朱允炆二話不說直接派李景隆把周王全家押送進京,定了一個謀反之罪,扔到了雲南去當野人。說朱允炆想廢除朱元璋的藩王政策,那也不對,因為他一登基就把自己的弟弟們全都封為了親王。
其中三弟朱允熥的封號還是吳王,違反了朱元璋時期不封江南錢糧種地的慣例。朱允炆的削藩之舉,說到底還是想解除外藩對自己的威脅。
接下來他又連廢帶相民四王,襄王不願被建文帝羞辱,於是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自焚而死。襄王這一把火不僅奪走了襄王全家的性命,也讓建文帝坐實了殘害宗王的罪名。
是諸王同氣連枝,本來還想效忠朝廷的藩王見到襄王一家的慘劇,也不禁心有慼慼。而朱棣此時也明白自己鐵定是一死,於是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造反。按理說燕王朱棣只有北平一隅之地,而作為正牌皇帝的建文帝坐擁全國,朱棣不僅手上沒有兵,他的三個兒子還在南京做人質,無論怎麼看燕王都是以卵擊石。
可就在齊泰提議要逮捕朱棣的三個兒子正式攤牌的時候,黃子澄卻對朱允炆說,如果抓了他的三個兒子,朱棣就會知道我們要對他下手了,不如放了這三個孩子來麻痺朱棣,這個建議差點沒給齊泰氣死。等到孩子們回到Bj以後,朝廷就收到了燕山所護衛千戶倪諒舉報朱棣密謀兵變的消息,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
起兵後朱棣身邊一共也就幾千人,所以朱棣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兵員的問題。然而古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燕王朱棣曾多次領兵出塞,軍中不乏許多他的小迷弟,僅僅是通過對Bj地區的搜刮,就湊出了幾萬人的隊伍。而建文帝從小是讀聖賢書長大的,根本沒經歷過戰爭,也不知道怎麼打仗。
經過太祖皇帝朱元璋幾輪的清洗,能打的開國名將也沒剩幾個了。新生代武將中最受朱元璋器重的是曹國公李景隆,然而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這位仁兄是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封了神的朱允炆只好讓老將耿炳文率大軍前往征討朱棣,耿炳文本就不是進攻型的將領,從沒有作為主將指揮過明朝的大型戰役,再加上年紀已老,建文帝選他是因為實在無人可用,二是因為耿炳文的兒子娶了建文帝的長子。
但在大軍出師之前,朱允炆卻下達了一個奇葩的命令:“毋使朕有殺叔之名”,這讓耿炳文一時間不知所措,果然大敗而歸。此時三傻中的黃子澄再次補上了一刀,本來耿炳文轉攻為守,想拖到讓朱棣不攻自破,而黃子澄卻建議下旨命令耿炳文回朝。
派曹國公李景隆率50萬大軍前去討伐,除了沒有良將以外,建文帝還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對自己身邊的間諜毫無所知。朱棣在南京城裡安插了大量的間諜,連建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也不例外。